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案.docx
《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4课《唐诗三首:石壕吏》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4唐诗三首-石壕吏教案教材分析1、地位及作用石壕吏是杜甫三吏中的一篇,也是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篇。本单元所选课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学习本单元,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还要体会古人的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2、内容简析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时期老百姓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全篇以老妇的致词为主,兼有动作描写,再加上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愈加生动。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封建
2、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课标分析新课标中对于阅读的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J这节课的主环节问题设计上,我设计了一个围绕“苦”字来串联文本的主问题,学生借助这个问题,到诗句的字里行间去解读文本,关注细节。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这堂课,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以小组为单位还原石壕吏中老妪和官吏的对话,学
3、生自主完成对话的补充、排练,课上进行展演。就展演效果来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并且自主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表情等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家庭的苦难和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而且从这次活动中,学生们也锻炼了合作分工能力,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情分析石壕吏是唐诗三首中的一首,学生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杜甫的诗,对杜甫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学习起来应该有一定基础。但因为诗歌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这与青少年的人生阅历有些距离,再加上这首诗写的比较巧妙,感情表达比较隐晦,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创新了教学形式,设置了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境,把把握诗歌的内容,品味
4、人物形象以及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作为学习的重点,而对作者爱国与爱民之间的矛盾,作为突破点来讲。【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大意;2 .品词析句,体会老妪因何苦,差吏为何怒;.小组合作展示,感受杜甫矛盾的内心世界。教学重点1.血读、背诵全文,体会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3 .展开想象补充石壕吏中的人物语言与神态描写。教学难点学以侧面描写的方式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评价任务】唐朝的微博上有几条关于杜甫的话题一直被置顶,热度高居不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啊,杜甫在“安史之乱”超话里给粉丝们发表了自己的新作品,这首新诗一经发表就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到底怎么回事?【
5、学习活动】一、活动一:根据原帖一一直观事件1 .读一读这首诗,看看杜甫写了些什么内容,注意难读的字词。2 .网友路人甲求助:这帖子写的什么意思?有没有好心人帮忙解释一下。你们想的和他说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结合原文和注释自主疏通诗意。3 .网友路人甲又追评:“太长了,你能帮着挑些重点内容出来吗?”明确:夜晚吏在捉人(概括文本)二、活动二:直观事件一一深挖主角1.网友们已经把故事都整理出来了,路人乙这时候追评:“故事里的场景提到了好多人呐,主要人物是谁呢?”明确:老翁、老妇、吏、孙子、母、杜甫2.找到了主要人物,路人丙又加入评论:“原帖的信息量好大啊!我发现这些人物在楼主的视角下发生了好多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三首:石壕吏 24 唐诗 石壕吏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