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与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docx
《科学哲学与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哲学与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科学哲学与相缴育的核心问题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很多科学提出的基本哲学问题,也可以在科学课堂中提出来。其中一些科学问题的哲学特征,已经在本书第四章论述“形而上学与大气压”、第五章论述“麟中的哲学”、第六章论述嶂摆运动”以S笫七*论述“普里斯特利(Priestley)与光合作用”的时候探讨过,并将在第十一章“科学的本质”探讨其他部分。令人高兴的是,哲学无需被带入科学课堂因为它已经存在于科学课堂:学生自身可以理解科学的哲学维度,并采用哲学的思考方式,以便对哲学进行识别和探讨;哲学对教师来说并非额外的负担,它本身就是教师所教科目的一部分。任何科学哲学的教材、文集或者百科全书都会有关于以下内容的章节:理论变
2、革、实验研究、理想化、科学革命、定律、归约、比喻、类比、模型、因果关系、说明、价值观、方法论、观察、真理、近似真理,等等。当在课堂中教授类似进化论、遗传学、氧化作用、力学、相对论、电学、古生物学和光合作用等日常主题时,这些哲学特征就能得以识别与阐述。当学生开展调查、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提出及评价假设等时,这些特征或方面就得以恰当地展现。同样,哲学也出现在教师、课程编写者以及管理者参与研究的大多数理论问题中:宗教信仰、多元文化论、学科结构等。上一章谈到的建构主义正是这些理论问题中的一个,它自发地引出了一个贯彻整个科学史的核心哲学问题,并瞄准了科学本质的教学内容,即“实在论者与反实在论者关于科学目
3、标的争论”,以及关于“用以解释事件和现象的科学理论中所假定的理论实体的实在性与可知性的争论”。这个根本性的争论引起了科学哲学中许多其他争论的共鸣,并在科学教育的舞台上频频上演,实在论者和反实在论者双方的阵营里都有声名显赫的研究者和教师。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展现科学哲学维度的方式,理解并参与这一讨论。实在论者与西在论者的实在论者最基本的信念是认为世界和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我们怎样认知事物和事物本身是相同的。人不是万物的尺度一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也许没有这样说过。巴斯范弗拉森(BasvanFraassen)为实在论提供了如下简明的定义:“科学的目标是通过其理论,给我们
4、描述一个确切真实的世界。接受某个科学理论就意味着相信它的真实性。”(vanFraassen1980,p.8)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展开的讨论是关于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而不是关于哲学唯心主义和怀疑主义中所说的“全面”反实在论。唯心主义主张,没有任何事物是真正超越认知主体而存在的,外部世界是一种幻象。怀疑主义主张,“客观事实”是存在的(如建构主义者通常所说),但我们无法感知这一事实,甚至可感知世界(例如桌子、椅子、树木)也永远超越我们的认知。所有科学家和绝大多数的科学哲学家都反对这些彻底反实在论的观点,科学教师们也不支持这些观点。然而,一些科学家以及许多有声望的科学哲学家是维护科学反实在论的,本章
5、将会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科学理论是否能够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一这是核心的、或许也是唯一的争论。这些争论是关于解释性的、不可观察的、理论的建构和实体,如磁场、电子、万有引力等。哲学论证通常并不是可见的科学主张,至少不是直接与数据和测量读数相关,而是对它们的解释。认识到实在论中存在“维特根斯坦派(WittgenSteilIian)大有裨益1他们的共tt口下: 本体论层面,承认世界的真实性和独立性,包括不可观察的事物在内的外部事物、事件独立于认知主体而存在; 语义学层面,承认科学主张和外部事物、事件的联系,科学是关于世界的主张; 认识论层面,即科学针对可观察世界、不可观察世界的实体和
6、过程,提出了一些真实或者近乎真实的主张,前者是普通视觉所能观察到的日常世界(台球、鱼、云等),后者是由工具和推理呈现出的世界(分子、原子、磁场、蛋白质等);价值论层面,承认科学的目的是提出关于真实世界的陈述和理论,其他目的-一如公共事业或经济收益都是次要的,这些目的只是真实世界的副产品2。同样,由于实在论者反对本体论、语义学、认识论和价值论中的某个或全部主张,有时也出于其他原因,反实在论者达成了一致立场。反实在论家族包括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工具主义、建构主义、建构经验主义、唯心主义,当然还有所有的后现代主义流派。反实在论者相信,科学知识受限于经验世界或感知现象,任何超越经验的理论假设实体必须被
7、看做是协调感知或观察现象的助手、工具、模型或启发装置,但它们并非真实存在。进一步说,科学的目的是提出可以预测现象、可以简练准确地联系经验的理论。关于实在论者和反实在论者立场的详细阐述、细化和辩护可以阅读注释里的参考文献。为与本书所有的方法论保持一致,此处的争论将选用科学教师熟悉的、教材和课程中普遍使用的历史案例来进行详细阐述3。从古代天文学的水晶球宇宙体系之争,到红衣主教贝拉尔米内(Bellarmine)支持伽利略(Galileo)工具主义的观点,再到牛顿学说追随者与笛卡尔思想追随者之间关于万有引力真实性的激烈争论,以及同样激烈的18世纪关于热量等无重量流体是否存在的争论、19世纪恩斯特马赫(
8、EmstMach)等参与的关于原子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再到实在论者爱因斯坦(EinStein)与工具论者玻尔(Bohr)对哥本哈根量子力学解释的争论,实在论者与反实在论者对科学理论解释的抗衡问题,始终处于关于科学的哲学争论的中心位置天文学:动所有的人类社会,自形成起便开始寻求对宇宙构造的认识恒星、行星、太阳、月亮、彗星,等等。这种认识混合了宗教、形而上学、宇宙学、神话、占星术和天文学(用现代术语进行大致描述)等多种元素。在大多数社会里,这些元素是一起出现的,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其中某个元素可能或多或少占据主导地位。天文学史作为一门普通的学校科目一一至少对太阳系从日心说到地心说的转变这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哲学 教育 核心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