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荒的革命寓言——论《李自成》的灾荒书写.docx
《灾荒的革命寓言——论《李自成》的灾荒书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荒的革命寓言——论《李自成》的灾荒书写.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灾荒的革命寓言论李自成的灾荒书写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以五卷本、约330万字的浩大篇幅再现了广阔复杂的社会历史画卷,展现明末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战争的过程。作为一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的长篇小说,李自成所要表现的是“深刻地反映了历史事变的运动规律和经验教训,供今人作为借鉴;写出历史上的阶级斗争面貌,教育今人”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修订本前言,姚雪垠书系(第19卷),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从历史事件到文学文本,诸多事物经由郑重的选择与编码服务于这一主题,并反映在小说的形象、情节、结构等中。小说中出现的多次详实的灾荒/灾难书写,同样可以置于这一视域下进行观照。作为贯穿
2、于全书的重要意象,灾荒/灾害不仅是作者用以解释这场革命何以成功与失败的第要线索,其触目惊心、沉重悲怆的文字形式本身,也使小说笼罩在深重的历史悲剧感中,在加强小说文本艺术魅力的同时,也给读者带来了持久的有关社会、历史及人生命运等方面的有益启示。姚雪垠对灾荒书写并不陌生,其早年所作差半车麦秸长夜都不乏对民国年间农村灾荒的披露,以此表现中原地区天灾频繁、社会动荡给平民百姓带来的疾苦。尤其在长夜中,姚雪垠以自身经历为原型,细致描绘了军阀混战下农村民生凋敝、农民被逼为匪的黑暗现实。显然,这里的灾荒首先是中国农村社会现实的反映,作者不仅亲身经历过,对其有刻骨铭心的体验,也对灾荒下的农民抱有深深的同情。另一
3、方面,作者对灾荒的认识并不归于生态意义上的天灾,而是纳入当时中国“因军阀混战频繁、帝国主义加紧经济侵略,加上其他各种人祸天灾,进入大崩溃的黑暗时期”姚雪垠:为重印(长夜致读者的一封信,姚雪垠书系(第12卷),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第304页。这一社会革命视野,灾荒作为对小农自给自足经济的直接破坏,农民原有的生活方式被打破,而不得不艰难探寻新的出路,其中青壮年农民往往参军或当匪。然而,由于一开始就并无明确的政治目的,这种兵匪身份时常相互转化。在缺乏无产阶级领导的时期,农村“还处在漫漫长夜的黑暗时代同上,第305页。从长夜到李自成,两者都以革命历史视野表现出对农民革命的关注。如果说前
4、者因时间跨度与现实的接近,其发展逐渐被主流的无产阶级革命所统归,而李自成则将背景放置于明末清初,以历史事件为蓝本,描绘这一时期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历程,在这里,农民是作为自觉探索的主角存在的,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不再以无产阶级革命史为潜在对照而纳入整体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中。由此,李自成的灾荒书写和之前所述相比,在对农民革命的解释中自然发生着变化。义军领袖高迎祥战败后被朝廷杀害,李自成继任闯王名号,率农民军在潼关南原与洪承畴、孙传庭军大战,不敌而被迫退入贫瘠的商洛山区。这让李自成一开始就面临极其严峻的形势:一边是战场上的失利,让本就弱势的起义军队雪上加霜;而另一-边,军队驻扎休养又面临灾荒的威胁:摆在
5、自成眼前的困难很多,最紧急的难题是粮食。商洛山中本来就是个人烟稀疏、地瘠民贫的地方,加上连年的大灾和战乱,老百姓逃的逃,死的死,留下来的稀稀拉拉,无衣无食,苟延时日。他用各种办法搜罗粮食,不仅要养活自己的部队度过严冬和荒春,也要赈济这带的山乡百姓,使大家不要谁死,也不要再向外逃。姚雪垠:李自成(第1卷),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6年版,第12页。从这里看,显然更让李自成在意的是如何处理灾荒的问题。虽然经历战败,但几个堪称左膀右臂的重要将领还在,李自成的闯王地位也仍旧稔定,关于战败的细节作者也并无追究。虽从革命低潮讲起,但留有很大余地。这种处理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经典革命历史小说的写法,这些都
6、不是前世的报应或天定的动数从根本意义上说,更是革命的起点、历史的起点黄子平:灰阑”中的叙述,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这意味着农民革命的关键不在于强大的军事能力,战场上的失败意味着农民革命是在其他事物作用下走向胜利的。在实际描写中,这场战败也使得这位农民领袖从战场上哲时脱身,而有条件处理更长远的问题。灾荒即在这一背景中出现,对灾荒的处理意义不止是农民军作战之外生活的反映,也是李自成等人革命如何继续的思考的结果。在这种意图中,灾荒由此获得全新的阐释空间。如果说之前那些书写李自成农民起义的中国传统史传及以历史为蓝本的小说传奇等艺术载体中,灾荒叙事在于表现社会动荡,解释农民缘何揭
7、竿而起,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工李晶:论崇祯年间的自然灾害及影响,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第43-45页。以封建政治史观认识灾荒,视其为对王朝统治的威胁与撼动。到了姚雪垠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中,由于作者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观照中国历史,表现中国历史”王富仁、柳鸣九: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论(一),鲁迅研窕月刊1998年第3期。历史观,农民被视为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灾荒的发生除了对下层生活的破坏,也被纳入线性发展的历史进化内,作为革命道路的多重考验之7第卷就是要写出革命领袖人物当全军覆没之后,不应该动摇、妥协、投降,无所作为,灰心丧气,而应该坚贞不屈,百折不挠,奋发图强,
8、将革命运动推向新的高潮。”姚雪垠: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一兼论李自成)的主题思想,姚雪垠书系(第19卷),第78页。在克服灾荒,“人定胜天”的过程中,革命得以合法化,历史小说的教化功能由此彰显。对李自成作为历史存在的人物形象的任何叙述都要建立在客观历史基础上,姚雪垠对此深有体会:我首先对于每个重要的历史问题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做到深入历史,心中有数,然后在写作小说时跳出历史,努力争取正确地处理历史科学和小说艺术的关系。”姚雪垠:李自成第卷修订本前言,姚雪垠书系(第19卷),第7页。这表明虽然其同样置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却得出与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不一样的结论。后者尽管也提及李自成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自成 灾荒 革命 寓言 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