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名称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任务来源(项目计划号)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一批安徽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3)414号)文件,计划编号为2023-1-24项。负责起草单位单位地址参与起草单位表1标准起草人(全部起草人,应与标准文本前言中起草人排序一致)序号姓名单位职务职称电话编制情况1、编制过程简介(1)标准申请、批准和起草过程:2023年3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向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了安徽省地方标准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的修订申请,2023年8月9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2023年第一批安徽
2、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皖市监函(2023)414号)文件,计划编号:2023-1-24o2023年9月,为推进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的修订工作,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安徽省五河县农业农村局、安徽金田种业有限公司等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成员有张林、王世济、武文明、陈翔、潘广元、徐丽娜、李廷春、彭晨、郭传贵、丁广礼等。2023年10月2023年12月,在通过总结前期多年大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召开修订工作讨论会,以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为指导原则,起草了本文件草稿,并在此基础上征求了参与起草
3、单位相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形成了本文件征求意见稿。(2)征求意见情况:2024年2月,由工作组牵头负责网站宣传、文稿邮寄、会议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向有关行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有代表性的标准利益方发函征求意见。(3)审查情况:计划于2024年3月-4月,召开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审查会。(4)报批情况:工作组将根据征求意见情况及审查会议建议,修改和完善规程,计划于2024年4月形成标准报批稿、编制说明及其他相关文件,并报送至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制定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1)必要性:沿淮低洼地是指沿淮河干流的湖泊、洼地、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及各坪堤保护的用区及其
4、连带的附近耕作区,地理位置为跨淮河两岸幅宽为50.8Okm的地域范围;耕地总面积约1亿亩,占全流域耕地面积的近40%,是淮河流域粮食主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频繁的洪涝灾害,使得该区耕地产出低而不稳、农业综合效益不高、持续发展能力弱。尤其是秋季作物如玉米等,受洪涝灾害的影响更大,因此,修订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对小麦玉米轮作中的生产技术进行规范,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尤为必要。(2)意义:虽然沿淮低洼地洪涝灾害频繁,但该区域土地肥沃,历史上有“收了淮河湾,富了半边天”、“种湾田,收了一年顶三年”等民谣的流传,充分说明了沿淮低洼地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影响。沿淮低洼地区通过技术提升,趋利避害
5、,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稳定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提高玉米产量与效益,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3、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主要参考GBZ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基本规则,以GB4404.I(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禾谷类)、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第34号公告等有关标准、书籍、论文为基础。针对沿淮低洼地玉米生产洪涝灾害频发易发,导致玉米产量低而不稳、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分析研究、总结前期多年大田试验结果,制定技术标准,所制定的标准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科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低洼 麦茬 玉米 栽培技术 规程 编制 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