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荀悦论日:世有三游,德之贼也:一日游侠,二日游说,三日游行。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饰辩辞,设诈谋,驰逐于天下以要时势者,谓之游说;色取仁以合时对连党类立虚誉以为权利者谓之游行。此三者,乱之所由生也;伤道害德,败法惑世,先王之所慎也。国有四民,各修其业。不由尊母之业者,谓之奸民。奸民不生,王道乃成。凡此三游之作,生于季世,周、秦之末尤甚焉。上不明,下不正,制度不立,纲纪驰废:以毁誉为荣辱,不核其真;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上下相冒,万事乖错,是以言论者计
2、律序而吐辞,选举者度亲疏而举笔,善恶谬于众声,功罪乱于王法。然则利不可以义求,害不可以道避也。是以君子犯礼,小人犯法,奔走驰骋,越职僭度,饰华废实,竞趣时利。简父兄之尊而崇宾客之礼,薄骨肉之恩而笃朋友之爱,忘修身之道而求众人之誉,割衣食之业以供飨宴之好,苞苴注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书竺繁于公文,私务众于官事,于是流俗成而正道坏矣。是以圣王在上,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善恶要于功罪而不淫于毁誉,听其言而责其事,举其名而指其实。故实不应其声者谓之虚,情不覆其貌者谓之伪,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言事失其类者谓之罔。虚伪之行不得设,诬罔之辞不得行,有罪恶者无侥悻,无罪过者不忧惧,请谒无所行,货赂无所用,冬华
3、文,去浮辞,禁伪辩,绝淫智,放百家之纷乱,壹圣人之至道,养之以仁惠,文之以礼乐,则风俗定而大化成矣。(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注】苞苴是指贿赂送礼。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色取A仁以合B时好C连党类D立虚誉E以为F权利者G谓之游行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民,是指中国古代对平民职业的基本划分,即土农工商。除四民外,社会中还有大量的“贱民二B.薄厚,形容词用作名词,与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薄”用法相同。C.书记,旧称从事文书工
4、作的人,或指书籍、书信、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文中是书信之意。D.息,有休息、停止、平息等意,文中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请息交以绝游”中的“息”均为停止。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上有三种游士,是败坏道德的奸贼,是祸乱产生的根源,应慎重对待。B.三游形成于王朝末世,出现制度不立、纲纪驰废、赏罚失当等混乱现象。C.要尊崇父兄,加深骨肉亲情,重视宾客之礼和朋友之爱,牢记修身之道。D.去除浮夸虚伪的文辞,禁止虚伪的言论,用圣人之道统一众说纷纭的乱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爱憎为利害,不论其实;以喜怒为赏罚,不察其理。(4分)译文:(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治通鉴-毁誉失其真者谓之诬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资治通鉴 毁誉 真者谓 答案 解析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