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里的记忆:山东年画的文化意蕴.docx
《年画里的记忆:山东年画的文化意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画里的记忆:山东年画的文化意蕴.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年画里的记忆:山东年画的文化意蕴年画是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衍生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在农耕文明时代,年节时期,家家户户都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户、门上、灶前以及院内的神龛上都贴上年画,主题多是驱凶避邪、祈福纳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起源于汉代,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版水印制作,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年画,在中国民间是吉祥福气的象征,千百年来,一直装饰着我们的节日。年画是g者年节风俗的演变衍生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的
2、自然崇拜和神灵崇拜。在农耕文明时代,年节时期,家家户户都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户、门上、灶前以及院内的神龛上都贴上年画,主题多是驱凶避邪、祈福纳祥。这些年画显现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生活历程,反映了人们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驱妖除怪、祖宗庇佑、平安康泰的美好愿望,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山东地区的年画以山东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和高密扑灰年画最具特色。2006年杨家埠年画和高密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成为山东首批入选民间美术类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诞生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杨家埠村,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兴于明初,盛于清代乾嘉年间,那时的杨
3、家埠村,“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声闻四里。杨家埠的年画艺人以人们的美好愿景为基础,创作出许多吉祥寓意的年画。杨家埠年画题材多以祈福迎祥的神像类和男耕女织的日常生活类为主,其主题多是祈求趋吉避害、富贵升官、多子多孙。神像类题材年画包括门神、财神、灶神、菩萨等。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收藏的清代木版年画三星门神,刻画了福禄寿三星门神,福星手托福字,寿星拿着寿桃,禄星手持金元宝。在武财神年画中,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关羽立在画面中间,两侧对联“精忠贯日月,义气满乾坤,清代木版套印大灶王,以灶王爷为刻画对象。据说灶王是上天派到各家各户了解善恶的小仙,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天汇报,为赏善罚恶提供依据。这天家
4、家户户都贴年画灶君,两边贴有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这些以驱除邪魅、主管财富寿禄为主题的神灵年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对来年风调雨顺的期盼。反映El常生活和生产耕作场面也是杨家埠年画的主题之一。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收藏清代木版年画男十忙女十忙具有较高的代表性。男十忙描绘了一年中生产劳动最紧张繁忙的种、收小麦的场景,年画艺人把耕、种、锄、收割、运输等多种农活描绘在一个画面上,体现了农忙的主题。女十忙则是把农家妇女织布的场景从弹花、搓股卷、纺线、拐线、浆线,到打筒、接线、引线、缠纬纱、织布等10个步骤刻画得淋漓尽致,是农耕时代“男耕女织”的生活写照。杨家埠年画中也有关于对日常生活美好
5、寄托的年画。山东美术馆收藏的清代木版年画麒麟送子莲年有余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图都是这类主题,反映了老百姓多子多福、年年有余、平安长寿的愿望。在儒家色彩浓厚的山东,一直有耕读传家、书香继世的传统,山东美术馆收藏的清代木版年画蜻宫折桂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均是这一传统的产物。在五子登科的画面上,五子围绕在窦禹钧四周,手中持有花、灯、鱼等,左右对称,每个人物造型完整、色彩丰富,寄托了老百姓希望自家子弟能像窦禹钧五子样登科及第的愿望。杨家埠年画具有稳定文化结构与社会教化的功能。其表现农民生活的风俗类年画与山东地区的生产方式与风俗习惯密切相关,这类年画涵盖了过节礼仪、民风趣事、生产方式以及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画 记忆 山东 文化 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