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引.docx
《宜昌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宜g市电动货号充电基础42彘建短拉木我引为贯彻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推动宜昌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国家、省、市和行业相关政策及标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引。Ol总则1.1 本指引适用于宜昌市新建、扩建、改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等相关工作。1.2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与停车场和配电网建设相协调;符合技术先进、适度超前、安全可靠、使用便利、经济合理、绿色环保的要求。1.3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除符合本指引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宜昌市现行有
2、关标准的规定。1.4 公共充电站、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和公共停车场的充电设施应以快充为主、慢充为辅,宜选用一桩多充。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以提高充电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和协同控制能力为目标,因地制宜,加强充电基础设施与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慧停车等融合发展,推广智能充电设备管控系统,构建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全市一个充电平台),推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能源和信息双向互动,提升充电服务化水平。02充电设施设置指引2.1 充电设施总体布置应便于使用、管理、维护及车辆进出,应保障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分散充电设施宜与就近建筑物或汽车库、停车场共用消防设施,优先选择邻近消防供水系统的位置,充电设施不应
3、设在室外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场所和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点,不应设在有剧烈振动或高温的场所,不宜设在多尘、水雾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当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上述场所风向的下风侧。充电设施的布置不应妨碍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各类型场所充电设施配置原则见附录Ao2.2 充电设备与充电停车位之间宜靠近布置,充电设备宜靠墙或柱布置,当无墙或柱时可布置在相邻车位之间,但必须做好设备及人员安全防范措施,设立醒目提示牌,设备外围加装有效防撞围栏。2.3 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建(构)筑物的安全、操作及检修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2.3.1 充电设备安装在车侧不得妨碍车门开启,充电设备外廓(含防撞设施)距充电车位边缘的净距
4、不应小于0.4m。2.3.2 充电设备安装在车位尾端时,充电设备外廓(含防撞设施)距充电车位边缘的净距不宜小于0.4m。233充电设备安装应预留检修与操作空间,其检修操作面与建(构)筑物之间距离不应小于0.8m。234充电设备布置示意可参考附录Bo2.4 机械式停车位可设置与其适配的一体化充电设施。2.5 民用建筑停车库(场)应设置电动汽车停车区指引标识,电动汽车停车区域应设置停车充电引导系统,引导系统包括入口指引标识、道路引导标识和停车充电标识,引导系统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251入口指示标识应设置在主要出入口附近;2.6 .2电动汽车停车位应设置区别于其他停车位的明显标识,颜色宜采用蓝色;
5、253指引标识宜采用吊牌,以及附墙柱和地面箭头符号;254电动汽车停车位标识宜采用吊牌,以及附墙柱和地面标识符号区分;255停车充电引导标识参考本标准附录C。03供配电系统指引3.1 当充电设备总安装容量较大且布置相对集中时宜单独设置变压器;变压器应采用节能环保型变压器;单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不宜大于1250kVA;变压器绕组接线宜采用D,ynll.中、低压配电系统宜采用单母线或者单母线分段接线。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宜采用TN-S系统,对于室外零散的充电桩,可采用局部TT系统。低压进出线开关、分段开关宜采用断路器。来自不同电源的低压进线断路器和低压分段断路器之间应设机械闭锁和电气连锁装置,防止不
6、同电源并列运行。集中布置的充电设备低压供电回路宜采用专用线路,低压配电设备及线路的保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相关规定。3.2 交流充电桩电源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额定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非车载充电机电源侧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额定不动作电流应不小于设备的正常运行时泄漏电流最大值的2倍。住宅建筑居民自用充电设施的变压器、计量表箱、供电线路等,除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宜昌市电力部门的要求。04充电系统指引4.1 选用的充电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产品标准;所有充电设备必须通过国家相关认证机构根据标准进行的型式测试;充电设备内部元器件应选用经国家质量
7、监督检验检测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电气和电子设备应具相关的认证标志。4.2 充电设备采用的标称电压、电流及充电模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规定GB/T18487.1的规定。4.3 充电设备采用的充电接口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GB/T20234的要求。4.4 充电系统各部分之间、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之间的通信接口及协议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4.5 非车载充电机应具备交流输入过压保护、交流输入过流保护、直流输出过压保护、直流输出过流保护和内部过温保护等功能。交流充电桩应具有过负荷保护、短路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功能。充电桩应具备与上级监控管理系统的通信功能。充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宜昌市 电动汽车 充电 基础设施 建设 技术 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