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美人薄妆.docx
《宋词中的美人薄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词中的美人薄妆.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宋词中的美人薄妆又良久,见姥拥一姬,姗姗而来,淡妆不施脂粉,衣绢素,无艳服。新浴方罢,娇艳如水芙蓉。佚名:李师师外传北宋徽宗驾幸李师师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从大宋宣和遗事到水浒传,更有南宋初期北方人所记述的李师师小传刊梓于当时。在百部丛书集成琳琅密室丛书中,则另有一篇李师师外传,详细地描绘出当年宋徽宗赵佶与李师师初遇时的景况。北宋徽宗大观三年八月十七日那一天,皇帝伪称赵姓商人,在四十余名内寺的护拥下,于向晚即将入夜时分,从东华门出,直奔李师师的居处镇安坊。虽然已事先送来出自内府的名贵珠宝与绸缎,但是皇上几乎整晚都不见师师。李姥姥先请他吃水果,随后又进餐,并且单独在他的耳旁款语多时,最后更肆无
2、忌惮地请他入澡堂沐浴,因为李师师有洁癖!直到此刻,“而师师终未出见”。结果,姗姗来迟的是一位素颜美人。这位新浴方罢,不施脂粉,而着装淡雅的女子,正是北宋第一名妓。皇帝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于灯下凝睇物色,对于李师师的“幽姿逸韵”,发出令人“闪烁惊眸”的赞叹!后来,他在宫里与众嫔妃闲谈燕坐时,抒发了自家对美的独到领悟:李师师之所以迥然自别于众宫香,“其种幽姿逸韵,要在色容之外“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在宋徽宗之前,有仁宗年间的进士司马光,累官至资政殿学士,以19年的光阴撰成资治通鉴,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的西江月佳人,亦本为赠妓之作,却写得清新典雅,婉约脱俗。
3、则大学士也赏爱淡妆女子,尤以词中提及纤细浮动的佳人影容,颇使人联想到曹植在洛神赋里的描写:“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光润如玉的容颜,无须粉白黛黑,即已呈现天生丽质的无限绰约风情。于是,当年的司马文正公也偶有风味不浅的兴致,在这位淡淡妆成的无名佳人离去后,独自品尝着一种若有似无的人生情愫。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对于薄妆美人的赏味,糅合了诗人微醺的依稀情怀,点点滴滴的滋味以及对于美的感受,在深夜月下,化为滋涧心头的清凉露水。如此多情,隽永佳人,确实胜过日日相见。而整阙词的写作风格也凸显了作者在审美情感上,具有一种深深为幽姿逸的的气质所吸引的倾
4、向与偏好,司马光对薄妆美人的深细情思与宋徽宗对李师帅的啧喷赞叹,同时也是文学家自我意识的延伸。另位同时代的伟大文学家苏东坡,也对薄妆女子衷情。他曾修改了后蜀后主孟朝阙歌咏“夏夜”的词一洞仙歌。男女依偎池边,享受海暑消散的惬意舒爽。以薄妆美人的意象书写半夜苏醒,不顾梳妆打扮,趁着夜凉如水,消散暑气的美人,重新展现了爱情与夏夜两相结合的美妙新境。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据花庵词选所叙:公自序云:“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词 中的 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