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收笔”要到位.docx
《学习书法“收笔”要到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书法“收笔”要到位.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习书法收笔”要到位墨韵轩鲁公讲坛2022-22-08发表于河北书法关键的“收笔L有哪些核心技术?姜夔续书谱说:翟伯寿问于米老日:书法何如?米老日: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必至精至熟,然后能之。“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成为关于收笔的金科玉律。刘熙载艺概也说:“逆入,涩行,紧收是行笔要法。因为行笔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每一点画总是有起、行、收的过程,如果收笔不到位,则下一点画的起笔也势必无从谈起,这就像环环相扣,缺一环,则整个链条就会断。况且,收笔不到位缺的不仅仅是一环,而是每环都有缺口,自然整体零散,满纸狼藉而不可收拾。我认识的一位书法家曾向一位著名书法家请教,如何从作品区分书法家与爱好者。那位著名
2、书法家说:只要看收笔。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在于收笔。这位书法家的话,应该说是经验之谈。技术过关的书法家,收笔必是到位的。收笔说起来轻松,其实并不容易做得到位。所谓到位,一是坚实;一是自然引动下一笔。刘熙载拈出一个“紧”字,强调的是不松懈,即笔力贯注到点画末端。还有一层要求,就是为下一笔创造条件,自然引带出下一笔,让下一笔得势得力。笔力贯注到点画末端,我们不妨拈出“到头”二字概而言之。姚孟起字学忆参说:“笔锋收处,笔仍提直,方能送到。所谓“笔能提直L不见得指笔杆竖直,而是说写一个字,笔锋经过顺逆运动之后,恢复原位,如果笔锋偃卧疲软,那就是行笔出了问题,收笔处当然就无法送到了,其力量也就不可能“到头
3、”。蒋骥续书法论说尝观米老书,落笔飞动,运笔常如跳丸舞器,故灵妙不测,矫变异常,绝不规矩正格,然至末笔必收到中锋。”也是这个意思。与正确的收笔相对,常常会出现如下问题:其一,有头无尾,顾头不顾脏。梁嘘评书帖云:作书不可力弱,然下笔时用力太过,收转处笔力反松,此谓过犹不及。”粗知起笔、行笔,而轻忽收笔,最有可能造成这一问题。下笔时气势不小,而收笔处轻飘无力,虎头蛇尾,钉头鼠尾”的病笔是最明白的例子。,,vI牛头 鼠尾扫帚 竹节3蜂腰.一鹤膝钉头标本去这一错误不是在收笔处突然爆发的,而是在行笔过程中已经开始酝酿的。前面我们说过,即使一点,也要三过其笔,点画要有一个绵劲的书写过程。做到三过其笔,才能
4、称得上字中有笔,否则点画没有筋力,就谈不上笔又而收笔轻忽之后,最直接导致的,可能是下一笔起笔露尖,致使浮薄、轻佻,点画不干净,厚度不够。写行草书时,有时预先估计了点画的相掩盖之处,往往在收笔处草草带过,以为不影响最终的效果,这种自作聪明往往养成点画荒率的毛病。看古人法书,任何点画都是到头,而完整的。因为不到头,那么下一笔就毕竟是没有来由、信笔书写的。读帖时注意古帖中的目自等字,中间二横或分写、或连写,古帖中是交代清晰的,而今人却往往含糊其辞地就带过去了。朱和羹临池心解在谈到忽笔时说:临池切不可有忽笔。何谓忽笔?行间摺搭稍难,不顾章法,昧然一笔是也。忽笔或意无疵,然与其忽略而无疵,何如沉着而不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书法 收笔 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