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基础知识学习材料.docx
《锅炉基础知识学习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基础知识学习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锅炉学习材料第一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本原理及结构锅炉,锅:指汽水系统炉:指燃烧系统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本原理1).流化:流化床内有两种物质,固体颗粒和气体介质,固体颗粒本身不具有流动性,但在气体介质的作用下,能表现出类似于流体地宏观特性,称为流态化,简称流化.特点:1)床内颗粒混合良好2)经过加热床温基本均匀3)床内颗粒可以以任何部位排出2)循环:按气固两相流动的原理,床层在气体介质的作用下不断膨胀,其中部分颗粒被携带出炉膛出口,被设在炉膛出口处的旋风分离器收集,再由返料器返入炉膛参加二次燃烧.形成流化床的循环.3)流态化燃烧加上固体颗粒的外部循环.这就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本原理.循环流化床锅炉
2、的结构:(一)汽水系统;主要有省煤器,汽包,水冷壁,过热器,联箱及管道等组成。省煤器:分高、低两级,高温段省煤器32排,低温段省煤器43排,均为顺列布置。与烟气自下而上逆向流动。汽包:内径1500mm。壁厚46mm,全长8786mm,内有24个旋风分离器,12组波形板等软件组成。水冷壁:四周由膜式水冷壁围成,前后各50根左右各30根过热器:过热器悬挂在斜烟道中,高过采用顺流布置,低过采用混流布置,顺逆各半。在两级过热器之间设有减温器。汽水流程:I再循环门.I给水泵f省煤器f汽包一下降管f下联箱一水冷壁一上联箱一导汽管f汽包一低温过热器一减温器一高温过热器一汽机锅炉圈(二),燃烧系统;由燃烧室,
3、炉膛,旋风分离器,返料器组成1,炉膛:膜式水水冷壁结构,四周由膜式水冷壁围成。2,燃烧室;在炉膛的下部,四周敷设卫燃带。目的是减少水冷壁的吸收,燃烧室下部有较小的区域,提高流化风速,形成一个渐扩段。一次风的送入,在空气预热器中经三个行程,分别由点火风道和两侧的主风道送入风室,经风帽送入炉膛。一次风的作用:1)控制流化。保证流化床内良好的流化质量2)控制床温。增大一次风降低床温,减小一次风床温有所上升。3)为燃料的燃烧提供02,4)被用作返料风与播煤风。二次风的送入,布置在燃烧室的渐扩段上,在空气预热器内经三个行程在炉膛周围分三层布置,经过21个喷嘴送入炉膛。二次风的作用:1)采用分段送风,有利
4、于氮的还原,减少NOX的排放。2)对烟气进行横向扰动,消除局部温度过高。3)补充一次风的不足,使燃料进一步燃烧。高温旋风分离器:高温旋风分离器设置在炉膛出口处,从炉膛出来的高温烟气分左右两股进入两个旋风分离器。结构:圆筒体,圆锥体,中心筒。工作原理;利用旋转的含尘烟气产生的离心力将烟气中的颗粒分离出来的气固分离装置。烟气流程;从炉膛出来的高温烟气沿筒体切线方向导入,(目的提高烟气流速)围绕中心筒旋转向下进入锥体,到达锥体的端点前,逆转向上,洁净的烟气由中心筒排出,烟气中的颗粒被甩向壁面,流速减小,落入下面的返料器中。中心筒的作用:增加分离效果。返料器:返料器的作用;是将旋风分离器收集下来的循环
5、灰顺利的返入炉膛,参加二次燃烧,起密封作用,防止烟气短路。结构:水冷料腿,“U”型阀水冷料腿:在水冷料腿里布置了水冷套装置,由两个环形管,中间有立管相连。与汽包后侧的下降管连在一起,单独形成水循环回路。水冷料腿的作用:1)形成足够的压差,克服返料器与炉膛之间的负压差。2)形成的料柱起密封作用,防止烟气短路。3)布置水冷套结构,增加受热面,降低循环灰的温度。“U”型阀的作用:自动调节循环物料的流动,由返料风将循环物料扰动起来,利用水冷料腿形成的压差,依靠挡板的调节平衡作用,使循环灰顺利的进入炉膛。5.燃烧系统流程:煤一给煤机一炉膛一旋风分离器一过热器一省煤器一空气预热器一电袋除尘器一脱硫一烟囱I
6、I、力.福帕圈1.料器第二节锅炉的点火与启动一、锅炉启动前的检查与准备:1、检查炉膛内部及尾部烟道内有无杂物,各阀门在正确的开关位置,转动设备油位正常,风机风门开关灵活。2、油枪雾化试验完成。3、脱硫系统制备好浆液,达到完好备用。4、脱硝系统氨枪雾化实验完成,能随时做好启动准备。5、电除尘加热提前8小时投入,布袋除尘切换至旁通阀运行,关闭提升阀。6、确定最低流化风量。在炉膛内填至700mm厚的含碳量12%的炉渣,启动引风机和送风机,保持炉膛负压,逐渐增大风量,直至料层完全流化。观察流化是否均匀,流化5分钟后,关闭送风机入口挡板,检查流化料层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可再开启送风风门,使料层再次完全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锅炉 基础知识 学习 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