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路径.docx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路径.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路径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发展绿色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突出难点。陕西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丹江口重点省份之一,秸秆综合利用单一、地膜回收难度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综合技术模式缺乏等成为制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难点和短板。本技术重点针对以上问题,围绕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及人体健康等国家战略需求,通过在陕北、渭北、陕南等地区开展调研和试点示范,探究以关中地区为重点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径,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技术线路和以关中陕南地区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为主的中轻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模式,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较好
2、地解决了中轻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的问题。(二)技术试验推广情况2018-2023年分别在关中七市,渭北陕北等10市67个县区区域和秦岭南北两麓开展了秸秆“五化”利用、地膜回收使用试点示范和多轮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技术试验示范,形成了以关中地区小麦、玉米秸秆为主的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为主”五化利用模式,总结筛选出地膜科学使用4个可操作运行模式,包括互联网回收监管运行模式、“以奖代补”运行模式、第三方企业闭环管理运行模式及回收利用系统环节补贴运行模式,初步建立源头减量,科学覆膜、田间捡拾、回收利用技术线路。种植筛出秦岭南北两麓选多种重金属低积累的小麦、水稻、玉米品种
3、,结合深翻耕、叶面阻隔和土壤重金属钝化调控技术,总结形成陕西省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和陕南地区水稻-油菜轮作区、玉米单作等中轻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导则。(三)技术提质增效情况1 .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通过“五化”利用技术推广,关中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3%以上。2 .农膜回收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全省农膜使用量约9.04万吨,回收量为7.52万吨,回收率为83.2%,2022年全省农膜使用量约9.41万吨,回收量为8.03万吨,回收率为85.66%.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已在玉米、马铃薯、设施蔬菜等作物上得到推广,累计推广面积K)O万亩左右。同时,通过品种移栽、
4、机械打孔等手段集中解决作物破膜生长关键技术,逐步被农民群众接受并得到推广应用。3 .集成的以低积累作物筛选、调理剂应用、叶面阻隔剂筛选、农艺措施优化为核心的农田重金属综合调控技术体系,将其应用于中轻度Cd污染为主的耕地土壤,可使土壤Cd有效态降低5-10%,土壤PH值上升0.205-0.375个单位,阳离子交换量增幅11-27虬土壤有机质增幅18-32%,农作物籽粒中Cd含量降幅26-36%,农作物产量增加28-35%,在实现中轻度Cd污染农田土壤提质增效、安全利用的同时提升农作物产量,有效保障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四)技术获奖情况无。二、技术要点(一)关中地区秸秆综合利用有效路径1.秸秆肥
5、料化利用1.1 秸秆直接还田1.1.1 秸秆机械混埋还田(1)技术概述。秋季玉米收获后,用切碎机械将摘穗后的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采用旋耕设备耕翻入土,使秸秆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匀,并在土壤中分解腐烂,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农作物持续增产等效果。(2)技术要点。采用安装有秸秆切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在进行收获作业的同时,同步进行秸秆切碎和抛撒,要求秸秆粉碎长度小于8cm。秸秆灭茬时,采用大、中型旋耕机械进行整地作业,旋耕深度12c为使秸秆与肥、土混拌均匀,采用反转灭茬机作业一遍效果较好,或正转灭茬机旋耕两次。每亩还田50Okg秸秆时,应补施4.5kg纯氮和1.5kg纯
6、磷,以促进秸秆腐烂分解。1.1.2秸秆机械翻埋还田(1)技术概述。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地表,随即翻耕入土,使之腐烂分解,有利于把秸秆的营养物质完全地保留在土壤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并减少病虫危害。(2)技术要点。选择适宜不同土壤类型的耕整机械,并配套大马力拖拉机,翻压大于20cm,采用翻耕结合旋耕耙平一遍,打碎根茬并实现秸秆与肥料、土壤混合,有利于下茬作物的播种出苗及生长发育。尽量趁秸秆青枝绿叶时及时翻入田间,并配施一定量的肥料,提高秸秆腐解速度。1.1.3秸秆少免耕覆盖还田(1)技术概述。在免耕、秸秆地表覆盖情况下,进行农作物直播或移栽
7、,包括条带式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全覆盖还田、根茬覆盖还田、整秆秸秆垄沟覆盖还田。保护性耕作要求秸秆覆盖率不低于30%,但70%以上秸秆覆盖率才能更好地发挥保护性耕作的效益。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保墙、降低水分蒸发和风蚀水蚀风险作用明显,机械作业较为简单,节本降耗显著,抑制杂草生长。(2)技术要点。一是为保证良好的秸秆覆盖效果及减少播种时的堵塞现象,一般进行一次秸秆粉碎作业。二是为避免长期少(免)耕有可能引起的底层土壤板结问题,常年秸秆免耕覆盖还田要定期与土壤深松相结合。三是少(免)最好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镇压等复式作业。四是将秸秆犁耕翻埋还田与免耕覆盖还田相结合,实行“一翻两免”模式(1年
8、深翻、2年免耕)。1.2秸秆肥料还田1.2.1秸秆腐熟还田(1)技术概述。通过接种外源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简称为腐熟剂),快速降解秸秆木质纤维物质,最终在适宜条件下,将秸秆分解矿化成为简单的有机质、腐殖质以及矿物养分。包括:在秸秆还田时直接接种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促进还田秸秆快速腐解和将秸秆堆积或堆淞在田头路旁;接种有机物料腐解微生物菌剂,待秸秆基本腐熟(腐烂)后再还田。(2)技术要点。采用含有效微生物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常温菌剂为宜。用于田头路旁堆腐所用的菌种,应采用尿素等氮肥调节C/N;对于麦油秸秆全量还田时,在原来施肥量基础上,应额外增加3-5kg亩尿素,或将后期施氮量前移。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污染 综合治理 技术 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