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人兽共患病.docx
《传染病防治:人兽共患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人兽共患病.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人兽共患病内容提要人兽共患病(又称人畜共患病或动物源性疾病)是197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共同命名的,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的疾病,该类疾病一旦发生会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当前人兽共患病的流行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和趋势,面临新的挑战和威胁,掌握人兽共患病的防治已成为全球所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人畜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人畜共患病的病原有病毒、细菌(还包括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原生动物和寄生虫等,它们的传播可以通过与患病动物的直接接触、经有生命的媒介(如蚊、蝇、蚤、蝉等)或无生命的污染物以及摄入污
2、染病原的饮水或食物而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90种,已知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有34种。我国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病约有90种。目前人兽共患病一般分为五大类:病毒:如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口蹄疫、流行性出血热、猴痘和非典型肺炎等;细菌:如结核病、沙门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以及鼠疫、炭疽、鼻疽等;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如鹦鹉热、恙虫病、Q热等;真菌:如念珠菌病、皮肤真菌病、曲霉菌病、放线菌病等;寄生虫病:如弓形体病、旋毛虫病、血吸虫病、绦虫病等。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如耐药株的出现、生态环境的改变、气候的变化、人口的流
3、动、食品工业化、动物与动物产品市场流动的加快等,助长了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与传播。当前,人类面临的新形势是:一方面,一些已经被控制的传统传染病,如鼠疫、结核病、狂犬病、霍乱、布鲁菌病、登革热、鼠伤寒沙门菌病、恙虫病、血吸虫病、弓形体病等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对人类重新构成严重威胁;另一方面,许多新出现的传染病相继发生,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疯牛病、尼帕病毒病、西尼罗河热等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恐慌。狂犬病该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均可被感染。人主要是因病兽咬伤而受感染,自然界中的主要易感群是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某些啮齿类动物。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病毒主要的自然
4、贮存宿主。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狂犬病的患者达1500050000人。人受感染后并非全部发病,被病犬(狂犬病)咬伤者约30%70%发病,潜伏期长短不一,4周多见,短则一周,长则45年以上,发病与否以及潜伏期的长短主要与咬伤的部位(咬伤头、颈、手者,潜伏期较短)、伤口的深浅及大小等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脑脊髓炎,初期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而喉部有发紧感,进入兴奋期可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阵发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最后痉挛停止而出现各种瘫痪,可迅速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若有被狂犬病动物(咬人时已发病或对其脑组织作病理
5、检查证实为狂犬病者)咬伤史及典型症状即可初步诊断。死后脑组织检查(内格里小体阳性、狂犬病病毒抗原阳性或分离到狂犬病病毒)也可确诊。应与类狂犬病性魔病及狂犬病疫苗接种后脑脊髓炎等相鉴别。治疗:一般处理单间隔离病人,避免不必要的刺激,防止唾液等污染:医护人员最好是经过免疫接种者,并应戴口罩和手套、眼罩、以防感染。病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须严格消毒。加强监护致死原因主要为肺气体交换障碍、继发感染;心肌损害及循环衰竭。因此,必须对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加强监护。积极做好对症处理,防治各种并发症补充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烦燥、痉挛的病人予镇静剂,有脑水肿时给脱水降颅压。必要时作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
6、气。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被咬伤后正确及时的处理伤口,是防治狂犬病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及时对伤口进行正确处理,并行抗狂犬病暴露后治疗,则可大大减少发病的危险。免疫血清与狂犬病疫苗联合应用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但需在免疫血清皮试阴性后方可应用,成人剂量为20ml,儿童为40IUkg,也可半量肌注,另半量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同时行疫苗接种。狂犬病一旦发病,其进展速度很快,多数在3-5天,很少有超过10天的,病死率为100虬猪链球菌病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常见的有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和猪淋巴结脓肿两种类型。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
7、、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给人。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发,不同年龄均可发病,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存在于各脏器、血液、肌肉、关节和排泄物中。根据感染发病的种类不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不同。目前尚未发生人传人的报道。本病潜伏期短,平均潜伏期23天,最短可数小时,最长7天。人感染猪链球菌临床主要有两种严重表现形式,即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链球菌脑膜炎综合征。病人感染后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可以降低或正常。重症病例迅速进展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出现皮肤出血点、瘀点、瘀
8、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可表现出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软组织坏死、筋膜炎等。部分病例表现为脑膜炎,重者可出现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皮肤没有出血点、瘀点、瘀斑,无休克表现。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其它明确病因可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测主要是对细菌培养所获得的菌株分离后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以及特异性基因检测,目前尚无成熟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需将病人转入当地传染病房,隔离治疗。临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休克治疗等措施。治疗可首选青霉素,其次头抱三代,以及万古霉素、氨苇西林、亚胺培南等,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防治 人兽共 患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