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海洋中药品种及特点与海洋中药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
《《本草纲目》海洋中药品种及特点与海洋中药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草纲目》海洋中药品种及特点与海洋中药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摘要:应用文献整理和数据分析方法,以中华海洋本草所收品种为基本依据,对历代本草与本草纲目所收载的海洋中药品种数的变化、本草纲目新增品种及其生境分布、性味功效分类等多个层面进行归纳整理;同时对本草纲目中海洋中药分类,五味、四性及功效分布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本草纲目收载的海洋中药为190种,与明以前本草相比,新增海洋物种药12种;本草纲目海洋中药的药味以廿味(29.47%)和咸味(16.84%)为主;其药性以平性居多(30.53%),其次为寒性(23.16%)和温性(10.00%);其功效以补益类(22.11%)和清热类(20.53%)为多,其次为化痰止咳平喘(8.95%)和利水渗湿药(6.32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海洋药物的国家,对海洋中药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殷商时期,自神农本草经始,历代本草记录了海洋药物不断发展的历史。李时珍的本草纲目UJ(以下简称纲目)载药1892种,以证类本草为基础,以纲提要,以目叙事,系统、全面、整体地总结继承了明以前的历代本草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十六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本文对纲目中记载的海洋中药品种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所载海洋中药的性味功效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从一个侧面显现纲目对海洋中药发展的贡献,为海洋中药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1研究方法文献整理方法:选取纲目(金陵本)作为海洋中药整理研究的对象。金陵本是纲目的早期版本,比较接近李
3、时珍的原意,学术价值较高。明确海洋中药的定义,广泛参阅各类学术专著如中华本草2、中华海洋本草3广西海洋药物4、海洋中药学5、广西海洋药用生物名录6、海洋中药7、海洋本草8海洋药物与效方9等以及一些论文资料,以中华海洋本草所收品种为基本依据,对纲目海洋中药品种进行考证,明确纲目海洋中药品种数量及历代本草中海洋中药品种及数量变化。数据统计分析方法:(1)录入方法:采用excel表格录入的方式,将纲目海洋中药品种、性味、功效主治、纲目自然属性品种分类、现代生物矿物学分类以及功效分类等信息分别录入。(2)录入原则:药物品种名称以纲目原文名称进行统一。部位药的划分以纲目原文为标准,即原文归为一条且药性主
4、治相同的部位药视为一味药;原文分列数条且药性主治不同者,视为数味药。原文标示为“缺”“无”或没有文字描述的项目均记为“无工药性、功效主治均以纲目(金陵本)为依据录入。(3)数据处理:对纲目海洋中药性味、纲目自然属性品种分类、现代生物矿物学品种分类、功效分类分别进行数量统计和比例分析。2文献整理和统计分析2.1 明及明前主要本草著作中海洋中药品种数比较我国是最早将海洋生物用于防治疾病与养生保健的国家。成书于殷商时期的易经三易之一的归藏易中就有关于海洋和鱼的记载;周代的诗经记载有乏鲨、鲍等药食两用的海产鱼10;山海经中也记载有海洋中药8种3。1977年出土的汉简万物明确记载有牡蛎和鲍鱼2种海洋中药
5、,万物不仅对海洋中药的名实、功用有记载,对海洋中药的炮制也有简单地描述,是海洋中药萌芽的标志1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海藻、牡蛎、乌贼鱼骨、海蛤、魁蛤(瓦楞子)、文蛤、贝子、蟹、马刀、青琅讦、大盐、卤咸12味海洋中药12。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著作名医别录和本草经集注收载海洋中药19种,同时在药性理论、别名、生长环境、采集时间等方面增添了新内容。唐朝时期海洋中药得到较大发展,第一本官修本草新修本草在前代本草的基础上增收海洋药物6种;陈藏器本草拾遗新增大量海洋中药,使当时海洋中药数目达到近60种;孟诜食疗本草则将海洋中药纳入药食同源体系。宋代自开宝本草到证类本草(96种),新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本草纲目 海洋 中药 品种 特点 开发利用 现状 对策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