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下流体监测站网规划(2023-2030年).docx
《中国地下流体监测站网规划(2023-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下流体监测站网规划(2023-2030年).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地下流体监测站网规划(2023-2030年)中国地震局2023年8月中国地下流体监测站网规划目录引言1第一章现状分析21.1分布与规模213才艮目匕jT41.4 国际发展趋势5第二章需求分析72.1 iIIlLy5!寸艮白勺An72.2 地震科学研究的需求72.3 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83.1 部分强震多发区观测站点稀疏93.2 测项之间相互映证不够93.3 观测环境面临严重干扰93.4 自动化观测技术储备不足10第四章设计思路和目标114.1 设计思路114.1.1 点线面结合、分类设计114.1.2 效能优先、稳步发展114.1.3 因地制宜、合理布设114.2 设计目标12第五章
2、站网设计135.1 观测站分类135.1.1 基准站135.1.2 基本站145.1.3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165.2 主要指标161.1.1 1*161.1.2 精准度指标181.1.3 时效性指标18第六章规划实现路径196.1 5ijAU、196.2 实现路径19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防灾减灾救灾和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精神,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关于中国地震监测台网实行统一规划和分级分类管理的要求,落实中国地震局党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地震监测预报业务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改革部署,需要对标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
3、现代化要求和监测预报国际发展趋势,围绕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业务需求,科学设计中国地下流体监测站网。地下流体直接参与地壳中的各种动力作用过程,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地震短临预测预报手段之一。我国地下流体观测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经过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建设发展,本世纪以来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已初步建成覆盖我国大陆主要地震带的地下流体站网。通过五十多年的观测和预报实践,取得了上万条异常信息,为数十次较为准确的短临预报提供了重要依据,表明地下流体站网具有良好的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同时还在我国地震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当前防灾减灾救灾需求相比,现有地下流体站网密度、观测布局与观测技术等方面仍
4、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远不能满足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流体信息监测与异常识别的实际需求。本规划根据地下流体站网现状和需求分析,坚持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深入分析现有站网存在的问题,明确地下流体站网发展目标、设计思路和实现途径。到2030年,通过科学布局和合理配置资源,建成覆盖我国大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地震重点危险区的地下流体站网,实现对强震震源区应力应变及深部活动信息的动态监测,获取主要断层活动与地震孕育过程多视角、高信噪比的地下流体观测信息。同时,全面提升地下流体站网观测、运维、数据处理和产出的标准化水平,为我国地震预报和科学研究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产品,为最大限度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
5、提供支撑。第一章现状分析地下流体普遍存在于地下介质中,直接参与地壳中的各种动力作用过程,是研究地震孕育与发生过程的有效手段之一。1.1 分布与规模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以地震预报及科学研究为目标,开展了以水文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地热学为基础学科的地下流体观测研究。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立了覆盖我国大陆主要地震带的地下流体站网,获得了揭示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动态过程的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积累了大量震前、同震观测异常,取得了一批新的科学认识,在我国地震预报探索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1966年以来中强地震震例总结,地下流体观测显示出异常比例高、典型震例多、预报效能好等特点。我国地下流体站网
6、以地下水和地下气为观测对象,通过对地下水的物理特性和地下水、地下气的化学特性开展连续观测,获取与地壳应力应变、地热相关且反应断层活动的时变信息,为地震预报提供基础数据。当前,我国地下流体站网的观测方式分为观测井、泉、孔三类,其中观测井439口、观测泉78口和断层气观测孔31个,共同组成548个地下流体观测站(图Ll)。观测项目(以下简称测项)包括地下水位、水温、流量、氢、汞、水质和气体组分含量等多达40余种,其中水位观测370项、水温观测394项、人工水氨(以下简称水氨)观测90项、自动化气氨(以下简称气氢)观测85项、人工水汞(以下简称水汞)观测22项、自动化气汞(以下简称气汞)观测52项,
7、可见水位、水温、氢观测已具有一定规模。同时,具有两个及以上测项的观测站共440个,占比约80%。空间分布上,观测站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东南沿海地震带、南北地震带和天山地震带中段,总体呈现东密西疏的特点。近年来,除地下流体站网固定观测站开展连续观测外,还开展了以温泉化学组分和断层气为观测对象的流动观测探索与实践,主要通过捕获地壳深部信息来判断断层活动状态,并服务地震中期、短临预报。温泉化学组分观测点主要分布在西南的川滇地区、西北的新疆地区,断层气观测点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1.2 产出与应用地下流体站网产出主要包括水位、水温、氨、汞、水质和气体组分等测值的时间序列,以及温泉化学组分和断层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地下 流体 监测站 规划 2023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