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机动车减污降碳目标路径效益分析报告.docx
《2023中国机动车减污降碳目标路径效益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中国机动车减污降碳目标路径效益分析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中国机动车减污降碳目标、路径、效益分析与政策建议2023年-、研究背景与内容1.1 研究背景中国当前同时面临“美丽中国建设与碳达峰碳中和双重挑战。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展望二。三五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中国政府已明确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
2、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石油消费在“十五五”时期进入峰值平台期,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更紧、难度更大。与此同时,中国还面临着实现2035年空气质量根本性改善的挑战。虽然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空气质量显著改善,2022年全国PM2.5年均值降至29微克/立方米,但仍是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WHO,2021)的5.8倍,且远高于欧美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PM2.5浓度水平(美国、西欧各国和日本当前年均PM2.5浓度在815微克/立方米之间)。与此同时,中国03污染防治
3、形势日益严峻,2022年全国03浓度相比2015年增长了17.9%o机动车是二氧化碳与大气污染物的共同排放大户,其零排放对我国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35年“美丽中国”空气质量目标、2060年前“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我国交通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在全国能源活动Co2排放量中的占比超过11%,其中公路排放约占总交通排放量的85%,是交通领域最大的排放源。从污染物排放角度看,2020年,全国机动车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一次颗粒物(PM)排放量分别为769.7万吨、190.2万吨、626.3万吨和6.8万吨R其中,汽车是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主要贡
4、献者,汽车排放的CO、HCNOX和一次PM占比超过90%,kHC和Nor均是生成二次细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一次PM也是细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移动源污染已成为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我国大中城市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原因。以北京市为例,2020年PM2.5源解析结果表明,移动源对北京市PM”浓度的贡献高达46%叫从人群健康角度来看,PM2,5NO2和Co等污染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减轻相关疾病负担,WHO于2021年修订了全球空气质量指南,加严了PM25、NOz和CO等污染物指导值。由于道路交通周边通常人口较为密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排放高度与人体高度相近,因此机动车污染排放将
5、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影响。因此,交通运输尤其是道路交通已成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及保护人群健康的重点领域曳亟需考虑不同区域和不同车型差异性,强有力推进道路交通零排放战略,以支撑实现美丽中国及双碳目标。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约800辆,欧洲约600辆,2020年中国仅约为194辆。虽然国情不同,中国不一定会复制欧美的高保有量,但是预计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在一段时间内还将保持增加,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管控,将会带来更多的化石燃料消耗、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给气候变化应对、环境质量改善以及公众健康改善造成巨大压力。此外,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冬季气温迥异、公共交通发展差距很大,
6、机动车管控政策的宽松程度不同,都会影响未来机动车零排放路径。本研究以“2030年前碳达峰”和“2035年美丽中国”等战略目标为约束,考虑“2060年前碳中和”总体要求,探讨交通领域二氧化碳及各项污染物的减排需求。综合考虑不同区域差异性特征,分区域设计电动化、排放标准加严、节能措施、运输结构调整等机动车清洁政策措施发展路径。定量模拟2020-2035年不同机动车清洁路径下,全国及不同区域机动车二氧化碳及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量、空气质量改善及其环境健康收益,并分解不同机动车清洁措施的贡献。此外,本研究也量化了不同机动车清洁路径实施后,机动车领域减排对实现“2035年美丽中国”和“2030年前碳达峰
7、”目标的贡献。最后提出了2020-2035年区域差异化的机动车减污降碳路径与政策建议,助力推动中国机动车零排放进程。1.2 研究内容本项目主要包括3个研究任务,不同研究任务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1-1)。任务一侧重考虑“美丽中国2035”及“碳达峰”两大战略目标,“自上而下”量化两大战略目标驱动下的道路交通减排需求。任务二侧重考虑机动车清洁路径的技术可行性及区域差异性,“自下而上”从供给侧提出全国及不同分区机动车减污降碳路径。任务三用于量化模拟任务二提出的不同机动车清洁路径的碳污排放量、空气质量改善及环境健康效益。结合任务一、二研究成果,综合考虑机动车清洁路径的环境健康效益,提出推动机动车零排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中国 机动车 减污降碳 目标 路径 效益 分析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