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个性.docx
《第三章 个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 个性.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人格教学目的:1、把握共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明确动机的概念、功能、分类和基本理论3、把握力量、气质和性格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理论4、学会在教学中应用共性学问教学重点:动机、力量、气质和性格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1、气质和性格的关系2、动机、力量、气质和性格的理论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共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为主第一节共性概述一、什么是共性(一)共性的定义共性是指一个人的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的心理动力系统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的总和。共性包括动机系统和心理特征系统两大组成部分。动机系统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共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打算人对现实的态度,
2、打算着个人行为的方向和社会价值。动机系统包括需要、爱好、抱负、信念和世界观等。其中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和整个共性乐观性的源泉,爱好和信念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世界观居于动机系统的最高层次,它制约和调整着人的需要、动机等成分。心理特征系统是指一个人身上常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力量、气质和性格。(二)共性的特点1、共性的整体性。共性的整体性有多方面的表现。首先,共性的整体性在于共性的内在统一性。其次,共性各个个别的心理特征只是在共性的整体中,在和其他共性特征联系中才有确定的意义。2、共性的独特性。共性的独特性乃个体心理的个别性与共同性的有机统一。3、共性的稳定性。个人在行为中偶然表
3、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不能表征他的共性。共性具有可塑性。4、共性的社会性。人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二、影响共性进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自我调控因素教学内容:动机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为主,辅以课堂争论其次节动机一、动机概述(一)什么是动机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肯定目的的内部动力,是与一个人发动、维持、抑制某种活动相关的心理倾向。(二)动机的种类1、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依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的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物性动机是以有机体的生物性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社会性动机是以人的社会性需
4、要为基础的动机,又称为心理性动机或继发性动机。2、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依据动机产生过程中需要和诱因哪个起主导作用,可将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指由外在条件(即诱因)诱发而来的动机。内在动机是指活动动机出自活动者本人,并且活动本身就能使活动者的需要得到满意的动机。3、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依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可以把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近景性动机是与详细活动本身相联系,影响范围较小,持续作用时间较短的动机。远景性动机是与活动的社会意义相联系,影响范围大,持续作用时间长的动机。4、有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依据对动机内容的意识程度,可以把动机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
5、动机。有意识动机是指行为者能察觉到的,并对其内容明确的动机。无意识动机是一种行为者意识不到,但打算其活动倾向的动机。(三)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四)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的关系在各种活动中都有一个动机最佳水平问题。动机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简单的课题中,工作效率有随动机提高而提升的趋势;而在比较困难的课题中,动机最佳水平有渐渐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称为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二、动机的理论观点(一)动机的本能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靠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怜悯、诚恳等。另一位心理学家麦独孤
6、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本能理论,认为人类全部的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的、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渐渐进展而形成的。(二)动机的特质理论持特质论的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或多或少与人的人格特征有关。人类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关于这方面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成就的需要,它常被称为成就动机。(三)动机的行为主义理论在行为主义者看来,人类行为最初来自于被强化了的结果,并且人类表现出来的很多行为都是过去强化的结果。早期的行为主义者提出,特定结果的强化源于人们呈现出的特定内驱力,内驱力是一种内部状态,维持躯体最佳功能所需的一些必要物质的缺
7、失(如食物、水、暖和)都能导致内驱力的产生。驱力理论强调个体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它忽视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针对这种缺陷,人们提出了诱因概念。诱因指能满意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四)动机的认知理论1、期盼价值理论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试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盼。2、动机的归因理论20世纪60年月,心理学家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称之为归因。海德指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胜利或失败时,会查找胜利或失败的缘由。一般来说,人会把行为的缘由归结为内部缘由和外部缘由两种。韦纳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 个性 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