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生化反应曲线基础理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docx
《临床生化反应曲线基础理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生化反应曲线基础理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临床生化反应曲线基础理论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生化反应曲线是整个生化反应过程的记录,通过查看反应曲线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结果是否可靠,也可以发现一些仪器故障(试剂针加样不足、冲洗机构冲洗问题),也能提醒光源灯能量不足,也能查看速率法项目是不是底物耗尽。生化反应曲线基础理论分光光度仪原理,运用的是朗伯-比尔定律:A=KbCA为吸光度,K为摩尔吸光系数,它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及入射光的波长人有关,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为molL,b为吸收层厚度,单位为cmoLambert-Beer定律适合于任何均匀非散射的介质,当相应的比色杯每一次通过光路系统时,光路系统会测量并记录下相应的吸光度。光路系统可以测量后分光后
2、12个波长的相应吸光度。常用波长:340,376,415,450,480,505,546,570,600,660,700,800nm,多数检测项目都使用双波长检测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的方法:终点法和速率法。终点法(一点终点法、两点终点法)被测物质在反应过程中完全被转变为产物,到达反应终点,根据终点吸光度的大小求出被测物浓度,称为终点法。该法称为平衡法更为恰当。从时间-吸光度曲线来看,到达反应终点或平衡点时,吸光度将不再变化。终点法参数设置简单,反应时间一般较长,精密度较好。一点终点法:在反应到达终点,即在时间-吸光度曲线上吸光度不再改变时选择一个终点吸光度值,用于计算结果。结果计算公式:
3、待测物浓度CU=(待测吸光度AU一试剂空白吸光度AB)KK为校准系数两点终点法:在被测物反应或指示反应尚未开始时,选择第一个吸光度,在反应到达终点或平衡时选择第二个吸光度,此两点吸光度之差用于计算结果。2、连续监测法(速率法)是在测定酶活性或用酶法测定代谢产物时,连续选取时间-吸光度曲线中线性期(各两点间吸光度差值相等)的吸光度值,并以此线性期的单位吸光度变化值(AAmin)计算结果。可以确定线性期并计算AAmin,根据此值再准确地计算酶活性,使自动生化分析仪在酶活性测定方面显著地优于手工法。连续监测法也可用于测定呈线性反应的代谢物浓度,一般是某些基于酶法测定的代谢物。酶活性(UL)=AAmi
4、nX理论(或校准)K值。代谢物浓度CU=AA/minX校准K值。反应曲线那么,对应的生化项目检测(以奥林巴斯AU系列为例)是这样的:首先,仪器会向反应杯加入试剂I(R1),紧接着加入样本(三),搅拌混匀,3分钟后加入试剂2(R2),搅拌混匀。在这个过程中,仪器会每隔18秒测试一次吸光度并记录,总共28(0-27)个点,然后连接成线,见下图:反应曲线是项目检测整个过程记录,相当于是一个静态录像。在整个检测过程中,试剂I(R1)、样本(三)、试剂2(R2)加入以及搅拌的时间点都是固定的。我们知道了反应曲线是怎么来的之后,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曲线算正常。一般正常的反应曲线:a.比较平滑,无明显的跳点;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床 生化 反应 曲线 基础理论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