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阅读练习】八下第二单元配套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阅读练习】八下第二单元配套阅读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八下第二单元配套阅读练习延安交响一、试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20分)延安交响刘成章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延安。记得那年离别时,风吹着我的黑发。今天,当我再来时,头上已是白雪厚积。虽然我老了,臃肿了,但延安应能认得我;而延安,却变得令我目眩神迷。枣园那几棵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大梨树,曾经给领袖们许多清凉,现在它们擎天矗立,蓊蓊郁郁,越长越茂盛了。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脸上闪烁着梨叶间撒下的光斑,灰布军装八角帽,手提小马扎,瞻仰,流连,围坐一圈讨论。既是重温滚烫的初心,也是寻找那绝美的伏笔。一队一队,厚眉号艘,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枣园四周的梁梁酣明,沟沟岔岔,以至全延安
2、的千山万岭,一改当年黄漠漠的干瘪的颜色,全都变绿了,水意溶溶。一丝丝轻灵的细雨,说来就来了,就像秦岭之南。雨中的枣园,燕子低掠翅带雨,宛若唐寅笔下的江南小景。包心菜似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紧抱着延安。古书上说:“三山鼎立,太和第一。”太和就是清凉山。清凉山最高。它山顶上的太和庙,被巨掌捧着,金碧辉煌。可是现在,你退回到凤凰山上看看吧,清凉山上那一握金光,猛扎扎落下来了,落了好几个层级。其实,清凉山一点儿也没有变矮,只是在它的后边,削平了33个山头,填埋了更多的沟壑。削平和填埋中,金属的悬崖隆起,隆起;玻璃的绝壁隆起,隆起;钢筋混凝土的山峦,隆起,隆起。延安新区,灿烂地隆起了。犹记得,古延
3、安沟壑纵横,街市只在逼仄的夹缝中唯显。而现在,有一种力量,使亘古不变的延安街市,有如庄子笔下的大鹏,一冲上天,好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景象!也记得,延安城周边的千百条沟壑,年年月月冷清无人,纵有野花野草,也是道不尽的寂寞,自生自灭。现在,摩天楼丛掩去了沟壑,那楼丛开的花朵是一扇一扇的玻璃窗,和那窗里的三弦弹奏、小曲轻唱:“酒瓶瓶高来酒杯杯低。”那一丛一丛的马兰花,一丛一丛的野艾,则成了人们阳台上的摆设。驾车在延安行走,总会碰到一座座大山,不由分说地挡住你的去路,你还来不及思索,车子已进入一条条隧道,满壁灯光,云霞明灭。延安自古挖窑而居,延安的黄土天生是挖窑的好材料。现在,人们把挖窑的本事发挥
4、到了极致。无论是杨家岭、大硬沟,还是黄蒿洼、万花山,处处都有隧道。延安周围的群山,都被隧道串起来了。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好像是专门为今天的延安写的:“琼轮正辗丹霄去,银箭休催皓露凝。别有洞天三十六,水晶台殿冷层层。”今日之延安,真是别有洞天。汽车快如银箭,车轮碾着丹霄,满眼是水晶台殿般的隧道风光。此次回延之前,我和97岁高龄的诗人贺敬之通过话。贺老说,他和我很近。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贺老和我,都对延安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前来瞻仰延安的人,都可以随口背出“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句诗最贴切地道出了时代的心声,不管把它放到哪段历史的诗词中,都会力压群芳,引人叫绝。在回
5、延安中,诗人还说: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刻,面对母亲延安,我的感受完全不是这样了。“一盏盏电灯”“一排排绿树”,早已是过去的故事。而母亲延安,也绝不只是换了一件新衣。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一一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回看革命的来路,延安的秧歌一直扭到了北京城,我们的队伍一直载歌载舞。而今天的延安,在欢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之际,阳光照透的林间,光线有如各种琴弦,其间还有笛子、啖呐、圆号、萨克斯,一场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云天。朋友们最知我心,安排我住在离宝塔山最近的宾馆。每当暮色四合,宝塔山上的灯光哗啦一下全亮了,宝塔山红了,如火焰燃
6、烧,也点燃了我的心。我想起,母亲告诉我,1937年春天,当我过满月的时候,刘志丹夫人同桂荣妈妈,给我做了一双老虎鞋;我想起,我骑在南关大礼堂外的短墙上玩耍,适逢来开会的毛泽东走过,他慈爱的目光在我身上停留了几秒;我想起,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亲自为我号脉、看病;我想起,在清凉山上的新华广播电台,在那贴着白毡的小窑洞演播室里,我稚嫩的嗓音乘着电波飞遍全国我这个出生在延安的孩子,是党呵护着长大的。然而我深知,延安不是我一个人的。延安,是贺敬之的延安,是全国人民的延安,是永恒的革命圣地。作为地地道道的延安人,我的心,将永远伴着延河奔流的强劲节拍而跳动。(选自2021年07月09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7、)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下E颐的一项是()(3分)A.本文以“我”回延安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展现出延安今昔变化之大。B.第段中“喘息”一词,说明古延安街市了无生机、缺乏蓬勃的力量。C.第段点明与延安相关的人物,意在表明延安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D.本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语言清新明丽雅致,蕴含丰厚的文化意蕴。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1)一队一队,摩肩毯螺,出入于每一位领袖的窑院,立定天地精神。(赏析加点词语)(2分)(2)被锁在山沟里、千百年闭塞着的延安一一风,通了;气,通了;经脉,通了!(赏析句子)(3分)3 .文章引用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8、)4 .文章写作者重回故乡延安,还提及贺敬之的回延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3分)5 .文章以“延安交响”为标题,有什么深层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 (3分)C2. (5分)(1)(2分)示例:表明出入窑院的人多且拥挤;表现了当代人不忘初心,对革命领袖的敬仰之情。(2) (3分)示例:运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我”对延安建设新成就的赞美之情。3. (3分)示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隧道串起延安周围群山的壮丽景象,展现出别有洞天的隧道风光;说明延安今昔变化之大,为下文抒发情感蓄势;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4. (3分)答
9、案要点:表达了对延安的特殊的感情,以及当代人对延安的敬仰崇敬之情;延安蕴含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革命传统,能增强文章的历史厚重感;有助于读者联系回延安理解本文的深层意蕴。5. (6分)答案要点:从革命到建党百年,延安发展变化的恢弘图景;延安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代代相传;表达了对延安的眷恋之情和对革命先辈的感激、敬仰之情。二、设计过程(一)命题意图命题以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细化到语文学科课程之中。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关注学生掌握语文学习
10、方法的情况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命题将语文课标精神落实到实处。学科核心素养的表现及其级别知识要点考查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表现素养级别赏析词句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会学习理解引用作用思维
11、发展与创新感悟鉴赏鉴赏段落作用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情趣理解标题含意文化传承与理解人文底蕴分析综合(二)命题过程1 .立意与选材: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参照2021年福建中考语文试卷中文学作品阅读的题型,命制试题。试题选用2021年07月09日光明日报副刊中的语言材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有关,富有时代性、政治性和文学性,贴近学生实际,语言规范优美。2 .联系与搭架:第1题:选择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涉及到文章的行文线索、词句理解、人物作用、语言特色等知识点。所有的考点均能与统编版教材中的知识点找到原型,考点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A选项重点考查点文章的
12、行文线索。鲁迅的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一一“在故乡”一一“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写了“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描绘了中国近代农村破产后的生活图景。A选项的内容与此类似。B选项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老山界“思考探窕”:揣摩下列语句,讨论括号里的问题。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B选项设题方式、解题思路与此一致。C选项考查革命历史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回延安第五章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
13、诗人的惜别之情。这是最后一节,点明与延安相关的地点一杨家岭、宝塔山、枣园、延河,与延安相关的人物一一毛主席、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等,表明这些革命传统在今天更加发扬光大,延安未来更加美好,“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C选项内容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D选项考查文章的语言特色。散文的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本文和贺敬之的回延安均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D选项考查的语言特色与之一脉相承。第2题:考查对文章词句的赏析。鉴赏词语,首先理解
14、词语含义,看有无修辞,再看词语在句子的使用效果和表情达意效果。鉴赏句子,需要从语言的修辞角度、表达技巧角度,句式角度、描写角度、语言特点等多方面深入探究。本题目的灵感来源于2021福建中考及课本习题。如:(2021福建中考)IL联系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5分)(1)我们此行,是去拜会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老山界。(赏析加点词语)(2分)(2)遇到高崖,一蹦而下,化身壮丽的瀑布;遇到巨石,委曲求全,绕道而行。(赏析句子)(3分)参考答案:(1)“拜会”指拜访会见,常用于正式、庄重场合。作者探访老山界,却说是拜访会见,用语庄重,带有敬意,表达对老山界的无比敬爱之情。(2)“一蹦而下”“委曲求全,绕道
15、而行”是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溪水人格化,“一蹦而下”写出了崖石间溪水的奔流之美,“委曲求全,绕道而行”生动地写出了溪水能屈能伸、一往无前的品格之美。又如:秋天的怀念“积累拓展”: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1 .可我却二亶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2 .她出去了,就吊也没回来。3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章是水远的诀别参考答案:1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2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的心情。3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本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从字里行间体会当代人对革命领袖的敬仰之情和对延安建设新成就的赞美之情。第3题:考查理解文章引用诗歌的作用。如分析三峡结尾处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作用。结构上,渔歌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内容上,渔歌也是一言狭长,一言声哀,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进一步渲染了秋天三峡萧瑟凄凉的气氛。本文引用唐朝诗人章碣的对月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隧道串起延安周围群山的壮丽景象,展现出别有洞天的隧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