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脑小血管病的特征性影像改变及其认识过程.docx
《2024脑小血管病的特征性影像改变及其认识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脑小血管病的特征性影像改变及其认识过程.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脑小血管病的特征性影像改变及其认识过程由于现有的检查手段不能够对脑小血管管壁损害进行评价,脑小血管病的临床诊断完全依赖于对脑小血管损害相关脑组织损伤的检出,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检出的特征性脑组织损伤包括:脑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WMH)x腔隙(Iacunes)与腔隙性卒中、微出血(microbleeds)和血管周围间隙(PeriVaSCUIarspace,PVS)o这四种头颅MRl检出的脑组织损伤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的四个标志性影像改变。2013年,为了规范脑小血管病影像改变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一个国际协作组共同制定了STRIVE标准(STandard
2、SforReportingVascularchangesonnEuroimaging)o在这个标准中,同时加入新发皮层下小梗死和脑萎缩作为脑小血管病的影像改变。本节中将对脑小血管病最特征性的四个影像改变的名词发展、病理改变、影像特征及诊断标准进行阐述。脑白质高信号和白质疏松基本概念Leukoaraiosis这个词于1986年被Hachinski提出,当时创造这个新词的原因在于随着头颅CT的应用,人们发现脑白质弥漫性的低密度改变与痴呆和血管病危险因素相关,并且相当常见。最早认为这是Binswangers病的影像改变彳艮快人们认识到白质疏松(IeiIkOaraioSiS,LA相关的病理改变远较Bi
3、nswangers病广泛和复杂,因此LA被渐渐认定为一个单纯的影像概念。LA是指对称性的、弥漫的脑白质异常信号,在头颅CT上为低密度信号,在头颅MRIT2WI序列和FLAIR像上为高密度信号。随着头颅MRI的广泛应用,脑白质高信号(WMH)这个词在文献中的出现率已大大高于LAo病理改变影像-病理研究显示,头颅MRI上显示的脑白质高信号的区域在病理上可以看到髓鞘苍白、丢失、胶质增生、轴索丢失、小灶的完全性梗死、不完全性梗死、扩张的血管周围间隙等一组混杂的脑组织改变,通常带有缺血性损害的特征。但位于侧脑室旁的平滑光晕状WMH还同时存在室管膜下胶质增生、室管膜连续性中断等非缺血性的病理改变。影像评定
4、方法目前认为评定WMH通常需要关注两个特征变量,一是WMH的位置,二是WMH的严重程度。1 .WMH的部位:根据病理改变的差异,WMH的位置通常根据是否与侧脑室紧邻而被分为脑室旁和深部两种,尽管在病理改变上,深部WMH与脑小血管病相关性更高,临床影像研究却发现两者在危险因素、临床症状相关性等方面差异不大。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也有研究者对WMH的部位进行更为复杂的分类。2 .WMH的严重程度:WMH严重程度的评定目前有定量评价和半定量评价两种。定量评价一般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评价(VOXeI-basedmorphometery)技术,应用软件对WMH和脑结构进行自动分割并计算出各类结构的体积。定量
5、评价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在长程随访观察WMH变化时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该方法要求较高的影像分辨率和特定分析软件,一般只用于WMH研究中。应用分级评分对WMH进行视觉半定量评价是目前WMH临床和研究较为常用的方法,现有的分级评分法有20余种,这些评分大多综合评定WMH的位置和严重程度信息,其中较为通用的是Fazekas评分。Fazekas评分将WMH分成脑室旁和深部两个部分,根据WMH的范围和形态分别进行严重程度评价,两部分相加为总分(06分)。也有类似Scheltens评分这样的复杂评分方法,它在脑室旁、深部(额叶、顶叶、枕叶和颍叶)、基底节(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及后循环(小脑、中脑、
6、脑桥、延髓)共13个部位分别评定,每个部位根据严重程度分为06分,总分78分。复杂的评分可以提供更细致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信息,但评定非常耗时而且评定的一致性较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头白页MRI影像所见的WMH实际并不特异,好发于儿童的脑白质营养不良和好发于青壮年的脑白质炎性脱髓鞘病都表现出WMH的影像改变,即使在老年人也有可能在尸检时发现WMH有意料之外的病理改变,比如脑积水、淋巴瘤等。因此在WMH的诊断和研究中有两个观点都应该重视: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脑白质病变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WMH原因;应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对WMH进行进一步鉴别诊断。腔隙STRlVE标准将腔隙定义为315mm直径的、圆形或
7、卵圆形、皮层下、充满液体的小洞(信号接近脑脊液信号),源于既往的穿动脉分布区急性皮层下小梗死或出血。基本概念Lacunes本是一个法文词法国病理学家Dechambre首先在1838年使用这个词描述了深部脑实质内一种小空洞(CaVity)/965年当FisherCM发表著名的文章LacunesSmaILdeepcerebralinfarcts时,这种小空洞实际早已被病理界所熟知,但对神经科医生来说还很陌生。病理改变Fisher在文章中把腔隙(IaCUrleS)描述为位于脑深部的缺血梗死病灶,在慢性恢复期时病灶软化形成的不规则的、直径0.515mm的小洞。在国内学术界一直在争论腔隙是否一定是缺血性
8、病灶,这种争论实际在国外病理界和神经科界同样存在。FiSher发现,从大体上观察,绝大多数腔隙是苍白的,但在全部376个腔隙中有30个病灶是棕色或琥珀色的,同时镜下显示,大约1%的吞噬细胞吞噬了含铁血黄素,可以肯定这些病灶有一部分曾经存在出血,但是在他的文章中通常只描述这些病灶是梗死灶。甚至在1991年的综述中特别提出J0.51.0cm的出血通常会完全消失,而较大的出血灶往往最终成为裂隙状的病灶而不是小圆形的空洞。研究者们都认为80%的腔隙是无症状的,但少数急性卒中的病灶在恢复期后演变成深部脑实质里的小软化灶,成为腔隙,对这部分患者的研究衍生出了腔隙性卒中(IaCUnarStrOke)和腔梗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 血管病 特征 影像 改变 及其 认识 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