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有效问题支架引领科学课堂教学.docx
《用有效问题支架引领科学课堂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有效问题支架引领科学课堂教学.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用有效问题支架引领科学课堂教学以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为例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本文以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为例,结合课堂问答记录及教案探索有效的问题支架在科学课堂中的作用。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例谈问题支架在科学课堂中的实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求实现撤离支架的最终目标。关键词有效提问;问题支架;最近发展区在支架式教学中,儿童以“学”来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教师的“教”是“建筑物”必要的脚手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为课堂教学搭建支架,以支持儿童不断发展提高,完成课时教学目标。一堂科学课往往由多种支架穿插而成,例如问题支架、工具支架、范例支架、实验支架等,在
2、我校“支架式教学”的教研主课题下,我们科学组以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为例,合理分配主观察点,探索如何在科学课堂中的有效搭建支架。本文我想结合我的观察内容”问题支架的设计”来谈谈个人的感悟。一、课堂问答记录在吴老师执教的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我利用“问题支架观察单”把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尽可能完备地记录下来,具体内容如下:问题支架观察单教学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1、你们看过哈利波特吗?(齐声)看过2、喜欢他的魔法学校吗?(齐声)喜欢激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体验魔法的奇妙,(齐声)好趣好吗?引4、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它,你们知道它叫什马铃薯/土豆入么吗?5、(演示实验)你发现了什么?1号杯
3、里的马铃薯沉下去了,2(板书课题: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号杯里的马铃薯浮在上面。观1、可能是什么因素影响了马铃薯的沉浮?老师有魔法/老师吹的“仙气”察/2号杯里有盐比较两种液体2、马铃薯、杯子、液体谁可能有问题?液体3、用哪些方法来检验两杯液体是否有差别?用嘴尝/用鼻子闻/在杯中加不同物体试试沉浮4、我们知道1号杯是清水,怀疑2号杯加了东西,用什么方法找出2号杯的水中有什么?对比实验5、怎么让水蒸发掉?用火在烧杯下烧6、(小组讨论后)你们组准备怎么来做实验?(较完整地叙述了加热液滴的步骤)7、你们有什么发现?1号勺水烧干了,2号勺中有白色东西留下,可能是盐。调制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溶液1、是不是
4、只要在水中溶解了白色物质就可以使马铃薯浮起来?(齐声)是2、(小组实验:加一勺盐)马铃薯有没有浮起来?(齐声)没有3、为什么?白色物质可能不是盐/盐加得不够/没搅拌均匀/没有完全溶解4、怎么来做这个实验?把水加满/白色物体多加点/加11勺,搅拌溶解之后再加1勺5、谁来汇报一下?力口1勺沉,力口2勺沉,力口3勺浮起来/加2勺后浮起来6、为什么各组加的量不同?有的组一勺舀得多,有的组一勺舀得少7、怎么使2号杯中的马铃薯也浮起来?倒掉重新装清水/在2号杯中加更多清水死海的秘密1、(阅读死海资料)这个地方神奇在哪里?死海淹不死人2、为什么会这样?死海里面有很多盐注:教师提问一栏中楷体内容代表教师生成性
5、的提问,学生回答一栏中用“/”分隔不同学生的回答内容。结合这份观察单和执教者的教案,我对这节课的问题支架进行了简要分析。这是一节实验课,大多问题属于提升学生能力的范畴,体现了小学科学课以探究为核心的思想。同时,这些问题支架根据教学内容层层递进,较好地引领着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二、如何搭建有效问题支架有效的问题支架必须建立在多个有效提问的基础上,什么样的提问才能称为有效提问?目前没有专门的研究成果给出“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我根据教学实践和其他学科有效提问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认为科学课有效提问就是教师在科学课堂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在适当的时机,根据科学课教学环节清楚明了、循序渐进地提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效 问题 支架 引领 科学 课堂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