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列宁晚年的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docx
《浅议列宁晚年的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列宁晚年的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浅议列宁晚年的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论文关键词:列宁晚年思想文化建设启示论文摘要:列宁立足于苏维埃的国情,根据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原则和措施,这一文化建设的思想不仅适用于当时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于我国当前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列宁晚年提出的进行文化建设的思想及措施(一)把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并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列宁认为只有大力发展国民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提高人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并造就一大批知识分子和各行各业的专家。只有大力发展国民教育,才能克服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习惯、旧风
2、气,才能培养人民群众具有高度的觉悟、严格的纪律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重视教育就必须加大教育的投入,列宁说:“没有物质和财政上的帮助,就不可能把教育工作开展起来”。国内战争时期,尽管财政开支十分困难,列宁仍要求压缩其它不必要的开支,充实教育经费。列宁还主张适当削减其他部位的经费,“以便把削减下来的款项专用于教育人民委员部除强调要依靠国家力量增加教育经费外,列宁还主张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努力。他曾指出:“要让本地居民、特别是农民也负担学校的部分费用”。俄共(布)中央政治局也指出,要用多种形式来办学,例如在地方预算中规定百分之几的拨款,或把学校附属于工业企业,以及实行群众自愿捐助制度等。(二)提高教
3、师的地位,把教师看作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加强文化建设,必须依赖教育的作用,而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列宁指出:“应当把我国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列宁认为提高教师的地位最重要的就是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当时苏俄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教师地位,改善教师生活。列宁还强调:提高国民教师的地位,要在工作上信任他们,让他们担负一定的国民教育管理的工作。列宁还指出应当从政治上信任和关心教师,主张把教师称为“人民教师”,以表对教师的尊重,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三)重视扫盲工作,特别是农村扫盲,以大力促进农村的文化建设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4、必须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来进行,首先要恢复和发展大工业,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实现电气化,而要实现这一任务,“就需要有更高的文化和教育:对于扫盲工作,列宁认为,城市人口整体文化水平较高,素质较好,而农村的形势则比较严峻。因此列宁提出城市的工人群众要经常下农村帮助其发展文化事业,他还主张城市的一些党支部应与农村的一些党支部建立联系,以促进农村的文化建设。总之,在列宁看来,合作化的条件包含着农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如果不在农民中进行认真的文化工作,要完全合作化是不可能的,如果做好了这项工作,完全合作化则充满希望。这也是要从整体上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保障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四)大力提高机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列宁 晚年 文化建设 思想 及其 我国 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