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
《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魏晋南朝六代正史引五言诗考论ResearchontheFive-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fWei-JinandSouthernDynasties作者:葛志伟作者简介:葛志伟,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原文出处:文学研究(南京)2019年第2019第5卷2期第71-84页内容提要:魏晋南朝是五言诗文体功能不断丰富的重要时期。通过对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等六代正史引五言诗的归纳,可为其文体功能的拓展演进觅得一些具体例证。五言诗文体功能的拓展,是其最终能替代传统
2、四言而“居文辞之要”的主要原因。梳理魏晋南朝六代正史所引五言诗,可知齐梁之际五言诗创作作为一种“物以稀为贵”的特殊才能,已悄然成为高门子弟与寒素阶层竞相追逐的文本资本。五言诗所具备的“文义之美”正引起社会各阶层的普遍重视,成为彼时士大夫身份与个人才能的文化象征。期刊名称:中国占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0年04期关键词:中古/诗歌史/五言诗/文化资本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古五言诗的经典化研究”(17FZwoI8),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门阀士族与中古五言诗的演进”(15ZWCoO4)、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自钟噪诗品而下,古今论五言诗者
3、多矣。或考其源流,或论其体制,或辨其风格,或述其演变。文章著作虽汗牛充栋,然诚如钱志熙先生所言,至于五言为什么会取代四言与骚体而成为正体,关于这个重要问题几乎历来没有认真地探讨过。本文所论亦不过冰山一角,主要关注魏晋南朝四言与五言在文体功能方面此消彼长等问题,暂不涉及骚体。众所周知,四言诗体既可追溯到诗经这一经典源头,又在此期不断地寻求新变,也曾涌现出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一些杰出诗人。其诗坛地位最终被新兴的五言诗体所取代必然是个漫长的过程,绝不可能如某些论者所云完成于建安时期。五言诗体能在此期由俗而雅、蔚为大观,主要得益于其文体功能的不断丰富。通过对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等六代正史引五言
4、诗的归纳分析,可为此种拓展演进觅得一些具体例证。美国学者韦勒克(ReneWelIek)认为,当某一文学作品成功地发挥其作用时,快感与有用性这两个基调不应该简单地共存,而应该交汇在一起。齐梁之际,五言诗创作才能被视为一种新兴的文化资本,不仅被运用于“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文心雕龙明诗)等场合,更是渗透到社会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快感与有用性得以交汇共存,成为彼时士大夫身份与才华的文化象征。一、问题的提出钟蝶诗品专论汉魏六朝五言诗,对后世诗歌批评与诗歌史建构影响深远。诗品序在论述完建安诗坛的空前盛况之后,紧接着就说:尔后凌迟式微,迄于有晋。有意思的是,钟蝶建构早期五言诗史的时候,并未提及或
5、者说是有意回避了正始年间(240-249年)五言诗的创作情况。又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惟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擦焉。按刘彦和于正始诗坛虽标举嵇、阮二公,然似并非专指其五言诗而论。事实上,嵇康诗歌创作更长于四言体,而阮籍亦有四言咏怀诗13首传世。“人才实盛”的西晋诗坛,诗歌创作风格发生较大变化,且存在一种明显的雅化现象。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四言诗创作的再度兴盛。葛晓音先生将之形容为:西晋诗中长篇四言泛滥成灾,上至庙堂雅乐歌辞,下至应酬赠答,无不典重奥博,僵死板滞”此类四言诗在艺术价值方面或许有所欠缺,然在数量上却颇为可观,最终成为诗歌史上不容忽视的创作潮流
6、。此外,逮钦立先生还曾注意到西晋诗坛的一个有趣现象。其所编先秦汉魏晋南微诗在西晋傅玄又答程晓诗(此为五言)后下按语云:”晋人于宴赠答等诗篇,率四言、五言并作,已属其时风习。此篇与前四言,类聚以序并列,皆歌颂君主之加元服者,知是同题同时之作。西晋荀勖有从武帝华林园宴诗(此为四言),又有三月三日从华林园诗(此为五言)。逮钦立先生亦认为二者为同时之作,盖一用四言,一用五言也。此外,诗人潘岳金谷园集会作诗,亦是四言、五言并作。凡此种种似皆可表明,西晋人在创作实践上,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对四言、五言两种文体的选择并无轩轻。然而即便如此,四言作为诗坛正体的观念亦还是深入人心。如挚虞文章流别论云:夫诗虽以情志
7、为本,而以成声为节。然则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其余虽备曲折之体,而非音之正也.挚虞曾师从大儒皇甫谧,是西晋儒家土大夫的代表人物。今存诗六首,其中五首为四言。据此,则其雅音之韵,四言为正”之论显非虚言。东晋玄风独盛,诗坛盛宴亦必首推兰亭集会。与会者按规定应兼赋四言和五言各一首,不能者罚酒三斗。参加此次集会者多是王、谢等高门子弟,也是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群体的代表。启功先生认为,”用四言和五言两种形式,来尝试表现一个相近的主题,这或许就是兰亭诗会中一个匕檄重要的写作规则,也说明晋朝人当时非常关心不同体式诗歌的表现功能。显然在此群体看来,四言与五言作为两种诗歌体式,”共同承担着精妙玄理的表述与阐发(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魏晋 南朝 正史 五言诗 ResearchontheFive CharacterPoemsCitedintheAuthorizedHistoryBooksoftheSixDynastieso

链接地址:https://www.yzwku.com/doc/105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