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传播途径、灭菌、职业暴露、医疗废物等知识培训.docx
《院感传播途径、灭菌、职业暴露、医疗废物等知识培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院感传播途径、灭菌、职业暴露、医疗废物等知识培训.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院感传播途径、灭菌、职业暴露、医疗废物等知识培训院感指任何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院感研究对象包括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门诊急诊患者、陪同人员、探视人员及其他医院流动人员.但以上人员除住院患者,其他人员在医院内停留时间相对短暂,常常难以确定其感染是否来自于医院,院感对象主要为住院患者。概念定义是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将院感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又称自身感染:病
2、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力功能受损,健康状态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感染。外源性、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引起的感染。危险因素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3岁以下的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60岁以上的老人脏器功能衰退,防御功能低下抵御力下降,女性特殊生理状况如:月经期、哺乳期、个体比较敏感,抵抗力下降。病理因素:患者本身对病原微生物抵抗力降低如:恶性肿瘤、血液病、放疗化疗的应用.1、侵入性诊疗操作,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插管和脑室引流等。2、抗生素滥用:如无适应症的预防性用
3、药、术前用药时间过早等,均易致耐药菌诛增加,菌群失调。3、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医院建筑步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良、消毒灭菌存在缺陷。院感传播途径:定义:在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从病原体排至其在新的易感者体内繁殖所经历的全部过程。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最常见传播方式之一。分为直接传播(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与感染源接触而获得)间接传播(病原体污染了医疗设备和用具通过接触这些物品所造成的传播)2、空气传播: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微粒以空气为媒介,而进行的传播(如患者咳漱、打喷嚏)。3、消化道传播:各种原因导致医院水源或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如甲肝、感染性腹泻)。4、注射、输液、输血传播:通过污染的药液、
4、血制品、注射或输血器械等途径传播感染(输液、输血中发热反应,输血导致的丙肝等)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院感的重要措施。清洁是用清水、清洗剂、机械去污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适用于:地面、墙壁、医疗护理用具等物体表面处理.适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也是物品消毒灭菌的前期步骤。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泡和真菌抱子。常用物理消毒灭菌1、热力消毒灭菌: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导致其死亡。2、干热法:燃烧污染的废气物、病理标本、带脓性的敷料、纸张.3、湿热法:煮沸消
5、毒、压力蒸汽灭菌等。辐射消毒:利用紫外线的灭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1)用途:常用于床垫、毛毯、书籍、衣服等的消毒。2)方法:将物品放在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时翻动。紫外线消毒: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等。紫外线作用机制:1、用于微生物的DNA使其失去转换能力2、破坏菌体蛋白质3、降低菌体氧化酶活性4、使空气中的臭氧电离产生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消毒方法: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2O3O分钟。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5-60cm,消毒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播 途径 灭菌 职业 暴露 医疗 废物 知识 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