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手段不能包打天下.docx
《铁血手段不能包打天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血手段不能包打天下.docx(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铁血手段不能出丁天下改革是文明进步的催化剂。大部分的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民众的福祉。但是,每次改革都井常艰难,甚至伴随铁腕手段与流血牺牲。但世界上的事情并不能因为目标美好,就可以不择手段。我们不妨看看两千年前的两个改革案例。一个是战国中后期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这位赵国的第八代君王,一共在位27年。他亲政初期,赵国是一个烂摊子,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就要被别国兼并。赵国地处北边,经常与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接触。赵武灵王看到胡人在军事服饰方面有一些特别的长处: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
2、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机动性。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不料,赵武灵王的意见只得到大臣楼缓一票的赞同。年轻的国王又向重臣肥义反复说理动员,终于又得到肥义的一票。为了给人以直观的印象,国君自己先带头在上朝时穿起了胡服。赵武灵王的叔父公子成在国内位高德尊,但对“胡服骑射”的改革路线不理解,认为这是对传统的颠覆和亵渎,是可忍孰不可忍?而国君居然带头穿胡服了,更加生气,就装病不上朝。
3、面对坚定的反对声音,赵武灵王有两种选择,一是硬的,不支持的,一律丢帽子或砍脖子;二是软的,继续做工作,争取更多支持。赵武灵王采取了后者。他亲自上门探望装病的叔父,从严峻的国际形势说到落后的国内工作,从历史的传承说到当代的潮流,说明改革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在赵武灵王的苦口相劝之下,老叔父终于同意。赵武灵王马上送去了胡服。第二天,公子成就穿着胡服上朝了。公子成一带头,大部分臣子都改穿胡服了。但是,仍然有赵文、赵造、周召、赵俊等大臣想不通。有人说,再不通,就作为敌对势力对待。赵武灵王坚决反对。他认为,认识有先后,不管支持或反对胡服骑射:都是出于对赵国的热爱,都是国王的拥护者。所以,赵武灵王依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铁血 手段 不能 包打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