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在清初诗学观念的新变.docx
《钱谦益在清初诗学观念的新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谦益在清初诗学观念的新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钱谦益在清初诗学您的娥身兼东林党魁与文坛盟主于一身的钱谦益在入清后,政治上蒙受着贰臣的耻辱,在立德、立功未就的情况下,寻求立言以求得道德上的自赎。政治上的失意,促成了其诗学观念的新变,即“言为事功”、“诗以存史”、“以史证诗”、“出入宋元”,分别通过投笔集、列朝诗集小传、钱注杜诗、有学集等体现出来,彰显了其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的统一。钱谦益;清初;诗学观念;新变由明入清的钱谦益在政治上承受着贰臣的耻辱,宦海沉浮,三十余年入阁为相的雄伟抱负已经在接连不断的党争中化为了泡影,惟有失节的无尽忏悔需要道德上的自赎。言为心声,政治上的失意,并不影响其在文坛上的创获,反倒激起其更大的创作热情,以抒写自己的心
2、路历程,求得精神上的释放。身为“四海宗盟五十年”的文坛盟主也需要其有所担当,在明清鼎革之际的关摭点上,起到了总结前明,导引后清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其诗学观念体现了四个方面的新变,分别通过四部著作有所彰显。即“言为事功”的投笔集、“诗以存史”的列朝诗集小传、“以史证诗”的钱注杜诗以及“出入宋元”的有学集。一、言为事功投笔集投笔集1创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终于康熙二年(1663),历时五年,是钱谦益晚年具有诗史性质的诗集,共存诗一百零八首,其中和杜甫秋兴韵一百零四首,分为十三叠,每叠八首,其中第一叠题名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第二叠起,均题名后秋兴八首。主要是汲取杜甫指陈时事的现实主义诗旨
3、,关涉反清复明运动的进展,表达自己忧时伤世的情怀及积极进取的心态。因此,其既可称得上是描写时事的文学佳作,也可谓是一部作者曲折的心灵史。陈寅恪先生对此诗集评价很高:“诸诗摹拟少陵,入其堂奥,自不待言。且此集牧斋诸诗中颇多军国之关键,为其所身预者,与少陵之诗仅为得诸远道传闻及追忆故国平居者有异,故就此点论,投笔一集实为明清之诗史,较杜陵尤胜一筹,乃三百年来绝大著作也。”21193投笔集以隐讳的笔法记录了自己从事反清复明运动的进程,作者以此为自己人生最后的事功,以消抵身为贰臣所带来的无尽的懊悔,以至置死生于不顾,屡犯险境。顺治十三年(1656),钱谦益为与海上郑成功联系便通,移居白萌,“白荔之芙蓉
4、庄即碧梧红豆庄也,在常熟小东门外三十里,先生外家顾氏别业也。白都为长江口岸之巨镇,先生与同邑邓起西、昆山陈蔚村、归玄恭及松江、嘉定等遗民往还,探刺海上消息,故隐迹于此,一以避人耳目,一以与东人往还便利也。”3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约集张煌言大举北上,五月,抵达崇明,在白命驻有舟师。八月八日,钱谦益冒着生命危险,夜探郑成功的驻军。钱牧斋先生年谱载:“八月八日国姓(郑成功)至崇明,而某将军有伏舰百余在常熟之白的港。先生盖夜渡白的港耳。十三日,蒋国柱、梁化凤追师至,而某将军去。”诗人在后秋兴之四中记录了自己这段冒险的经历。菰乡芦渚路逶迤,菰乡芦渚路逶迤,竹杖迢迨度葛陂。陌柳未纾离别绪,庭梧先
5、曳却回枝。途危只仗心魂过,路劣才容脚指移。(自注:梦度险岸,劣容脚趾。江乡夜行,光景宛然。)莫道去家犹未远,朝来衣带已垂垂。诗人以八十之老迈身躯倚着竹杖,深夜行进在曲折的沼泽地里,如此艰难的行程只能靠着毅力来支撑走过,虽然离家不远,但在早晨返回的时候,已经是衣带松散,狼狈之极。然而,此行并不顺利,由于郑成功的这支军队败走,诗人转道松江再会马进宝,这无疑又是一次冒险之旅。因此时,马进宝作为苏松常提督,与水师提督梁化凤共同抵御郑成功的北伐,如能争取他的合作,那么北伐就有可能取得胜利。诗人对此间形势了如指掌,在这敏感的时机,欲策反马进宝,为北伐扫清道路。后秋兴之七将诗人的心迹坦露出来。此行期奏济河功
6、,架海梯山抵掌中。自许挥戈回晚日,相将把酒贺春风。墙头梅蕊疏窗白,瓮面葡萄玉盏红。一割忍忘归隐约,少阳原是钓鱼翁。诗人希望自己此行游说能够达成所愿,以使北伐取得成功。并且表达了自己虽然老迈,但欲效铅刀一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郑成功的挥师北伐牵动了诗人的神经,为之胜利欢喜,为之失利惆怅。当郑成功水师抵达南京城下时,诗人忍不住唱起了中兴的凯歌。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其五云:“箕尾廓清还斗极,鹑首送喜动天颜。枕戈席藁孤臣事,敢拟逍遥供奉班。”诗人甚至想到了光复之后,自己要向新天子负荆请罪,可见,其对此次北伐寄予的期望之高。章太炎先生说:“郑成功尝从受学,既而舟师入南京,皖南诸府皆反正,谦益和杜甫秋兴
7、诗为凯歌,且言新天子中兴,己当席藁待罪。当是时谓留都光复在俾倪间,方偃卧待归命。”4然而,好梦不长,郑成功由于缺乏必胜的信念,行动缓慢,贻误了战机,导致最终的失败。诗人苦心经营多年的努力付诸流水,内心的伤悲陡然而生,“起手曾论一着棋,明灯空局黯生悲”,在他心中依然洋溢着对明政权的归属感,“自丧乱来余破胆,除君父外有何心”,因此,他还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南明君主能细细思量他的“楸秤三局”的计划,“腐儒未谙楸秤谱,三局深惭度帝思。”然而,这一切不过是诗人的一厢情愿,腐败的南明政权在党争内证中耗尽了元气,最终逃不脱败亡的命运。郑成功北伐失利后,钱谦益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偏安西南的永历政权上,这是继弘光、
8、隆武之后的又一个南明政权,自顺治三年(1646)到康熙元年(1662)持续了十六年的时间,是南明存在最久的一个政权,一度使明遗民看到复国的希望。心急的诗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想飞抵永历帝身边,为恢复故国出谋划策。“愿同伴马扶车辇,欲傍旄牛听鼓笳。”然而,西南边陲终究与中原相隔万里之遥,年迈的诗人只能梦想着为国建功。“梦到红云深殿里,玉皇新点侍家班。”顺治十八年(1661),顺治驾崩,幼帝康熙即位。诚如张煌言所云:“今虏酋短折,孤雏新立,所云主幼疑国者,此其时也。”这无疑是复明的大好时机,诗人兴致异常高涨,夜宴述古堂。虽然顺治新丧,全国哀悼,但诗人仍然张灯夜宴,赋诗庆祝,“碧天朗朗见余晖,把酒前除爵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钱谦益 清初 诗学 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