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瘦金体书法艺术摭谈.docx
《赵佶瘦金体书法艺术摭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佶瘦金体书法艺术摭谈.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赵佶瘦金体书法艺术摭谈摘要:作为皇帝的宋徽宗赵佶无疑是非常失败的,他在位二十余年,荒于朝政,民怨鼎沸,最终北宋江山葬于他手,自己也沦为阶下囚,客死他乡。但是作为艺术家的赵佶是极其成功的,他的画作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书法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以“瘦金体”独步天下,字字瘦挺秀丽,展现出“曲金断铁”之美。关键词:宋徽宗瘦金体书法艺术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一直备受争议。一方面他昏庸无能,重用IW党奸臣把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极尽奢侈浪费,最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在外交上他软弱无能、丧权辱国,金兵南下之时,北宋已无抵抗之力,赵佶被俘,客死他乡,国破家亡
2、、改朝换代。另一方面他是一个书法家、画家以及美术教育家,在艺术上有很大的成就。因此史学界对赵佶评价就难免褒贬不一。元朝宰相脱脱写的宋史就感叹“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从史书上看,赵佶并非纨跨子弟,在登上帝位前,他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从小举止不凡,而当时的皇亲贵胄大多花天酒地,不学无术,唯赵佶富有才情,沉浸在图史、射御、丹青、笔墨中。赵佶十六岁就已声名远扬,享有赞誉,尽管后来他荣登帝位,政务繁忙,在艺术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赵佶所创造的“瘦金体”超群绝伦,这种书体挺立劲健,文雅娟秀,其代表作有瘦金体千字文松芳诗帖欲借风霜二诗帖等,在绘画领域范畴艺术卓有成就,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翠竹双雀图听琴
3、图等。一、赵佶书法的艺术渊源赵佶书法初学黄庭坚,后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自创“瘦金书”,体现了“书贵瘦硬始通神:赵佶用自己的帝王之身学习艺术,以瘦金书名闻天下。瘦金体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汴梁杂集“徽宗定鼎碑,瘦金书”。瘦金书的特点可以用十六字概括:“凌空取势,中宫收紧,四面舒展,瘦劲奇崛,谈到赵佶的书法传承,在蔡绦的记述铁围山丛谈中发现,薛稷、黄庭坚两人对赵佶书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作品风格和用笔特点来看,赵佶继承延续了薛氏兄弟二人的笔法。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万几之余,翰墨不倦。行草、正书笔势劲逸,初学薛稷,变其法度,自号瘦金书。”信行禅师碑是薛稷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以精通书
4、法得以与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并列于初唐四家。此碑爽爽有神,骨气洞达,挺劲有力,尤其是竖画的轻勾微曲,赵佶的瘦金与此碑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从薛曜的夏日游石淙诗并序来看,不论是笔画的起收笔,还是提按动作,挺拔精神,线条瘦硬,笔势刚劲,用笔纤瘦与赵佶有太多相似之处,说赵佶效法遵循薛曜不是虚言。薛稷、薛曜兄弟是得褚遂良之笔法的人,褚遂良又是得了二王笔法的人,也就是说从二王到薛稷、薛曜形成了笔法的传承。以二王为中心的笔法历经了南朝到隋,并辗转传到了褚遂良那里。所以说从笔法的传承来看,赵佶的笔法是间接来自二王。二、赵佶书法艺术风格特征分析“瘦金体”整洁流畅,极具现代美,在现代美工中的“仿宋体”也具有“瘦金
5、体”的形式美。瘦金体特别适合于题画与勾勒的线条统一,令人过目难忘。赵佶的书法形式中有正楷、行书、行草书三种形式,然而瘦金体主要是正楷与行书,故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一)正楷风格特征“瘦金体”又被称为“瘦筋体”“鹤体”,它的独特在于“筋”上,筋指筋脉,“打断骨头连着筋”,刚中带柔,最能体现瘦金体的本质特征。“鹤体”指鹤的身体线条优美,挺拔高雅,瘦金体正好符合了这样的气质。赵佶的楷书将薛氏笔调清瘦、放纵的特征加以融会贯通,加入了“写意”的成份,点画起止,转折形态置于贯气而富于提、接、顿、挫的节奏变化之中,行笔风流果断,线条曲折锋利,在转折处大胆运用以竹节,将病笔变为不凡的手笔,成为御书风流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瘦金体 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