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宋之际庶族文学创作特征—以陶渊明、鲍照为中心.docx
《论晋宋之际庶族文学创作特征—以陶渊明、鲍照为中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晋宋之际庶族文学创作特征—以陶渊明、鲍照为中心.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论g宋邦褊族靖创mffiwfl明、鲍厥J中心晋宋之际,玄风告退,山水兴滋。这一时期,门阀士人退守幕后,庶族开始向时代前列进发,其创作给文坛注入了清新的空气。晋宋之际的庶族创作反映现实,抒发感情,表现出题材流转、拟古风尚与个性舒放等特征。其中,陶渊明与鲍照是典型代表,其创作充分展现了庶族文学创作的特征与成就。对晋宋之际庶族文学创作特征的考察,有助于揭示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探究其对晋宋之际文风转变的意义与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尤其表现在诗歌产生的新变上。永嘉南渡以后,东晋进入了由门阀士族把持政治的时期。江左政权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琅珊王氏家族,时人称“王与马,
2、共天下”。田余庆曾言:“琅珊王氏王导、王敦与司马氏共天下,开创了东晋门阀政治的格局,建立了祭则司马、政在士族的政权模式,维持了一个世纪之久。”除了琅珊王氏以外,陈郡谢氏、颍川庾氏等高门望族成为政治舞台的主导,他们崇尚清谈玄思,“以无为本”的世界观成为主流,且成为东晋门阀政治下特殊的产物。这也成为官方指导思想,在此背景下,门阀士族占据文学史的中心也就不足为奇。与之对应的是玄言诗占据了诗坛的主流地位,从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等为代表的玄言诗萌芽阶段,西晋时期以左思、张协等为代表的玄言诗发展阶段,再到东晋时期以许询、孙绰等为诗人代表,以兰亭诗为代表作的玄言诗全面兴盛阶段,玄言诗在文学史中能够占据一席之
3、地是有特殊原因的。从玄言诗的写作特点来看,玄言诗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心态,特别是“重虚静,慕恬淡”的审美心态,整体风格简约质朴,在对自然的体察中以“玄学清谈”的方式阐述哲理,是哲理诗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玄言诗当中孕育着山水诗乃至田园诗的发展,这也是晋宋之际文风转变的主要体现。寒门庶族的文学创作在晋宋之际迎来了转机与发展。现实移向:晋宋之际庶族创作题材的流转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门第较低、家世不著的社会群体被称为庶族、庶民。曹文柱主编的中国社会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认为,编户齐民中绝大多数的人是庶族。庶族除了人们通常意义上认为的寒素平民之外,还有无特权身份的豪族地主,这些豪族地主虽然在地方上受到压制,
4、但又以其表现出的强烈的宗法性而有着重要的地位。西晋时期,显世文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说法,这些人代表了太康文学的辉煌。这是因为“在西晋以后,文学情感的表达己经没有任何障碍了经过酝酿和发醉的复杂情感在西晋短暂的清平时代终于得到喷发这诚然符合不平则鸣的文学创作原则”。其中左思可谓是庶族文人的典型代表。左思在现实社会频频受挫,带着愤懑悲伤的情绪创作出著名的咏史诗八首。咏史诗(其二)云:“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这首诗以松树与小草的对比起兴,点出高门大族端居上位,庶族寒人屈尊下僚的社会现状,表现出强烈的“不平之鸣”。东晋
5、时期,家道中衰的庶族文人袁宏以“一时文宗”著称于世,凭借咏史诗得到了赏识,后来又凭借东征赋北征赋官至东阳太守,是寒士凭借文采入仕的典型代表。可以看到,庶族的创作与现实息息相关。鲍照山水题材的创作充分反映其慷慨之情,这种慷慨之情既蕴含着内心的悲怆与伤感,同时也表现出他对门阀制度的蔑视和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与豪壮。登大雷岸与妹书就是一篇绘制出大雷岸、庐山等壮美景象的骈体文。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刘义庆出任江州刺史,让鲍照做他的佐吏。鲍照从建康西行赶赴江州,至大雷岸(今安徽望江县附近),思念亲友,便作此书给其妹鲍令晖。文中“思尽波涛,悲满潭壑。烟归八表,终为野尘”的感慨与他受制于人处处受挫的处境相关,“
6、终为野尘”是对门阀的蔑视。后文描写了庐山的雄伟景色,展现出五彩斑斓的灿烂景象,抒发了他一直以来沉寂下僚、郁闷不安的心情。尤其是下面对湍急河水进行的“险”“怪”描述,让人感觉到“愁魄胁息,心惊愫矣:这种惊险的描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当时严峻的政治环境与斗争。在让读者感到心惊胆战之后,鲍照笔锋一转,写起了比较静谧安详的风景。通过“夕景”“晓雾”“孤鹤”“游鸿”等意象,写出了游子无尽的落寞和哀伤。除此以外,其诗自砺山东望震泽写道:“幽篁愁暮见,思鸟伤夕闻。以此藉沉疮,栖迹别人群。”诗通过对幽林的描写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同时也体现出鲍照身为中下层士人内心卑微而又愤懑的复杂情绪。鲍照山水诗的创作,继承了谢
7、灵运所完成的先叙景再叙情的框架,再融入中下层士人的心理而继续发展。明显可以看出,鲍照所吟的山水诗处处可见其哀伤不得志的愤懑心理。除了大量山水诗外,陶渊明开创的田园诗也在这一时期进入文坛。晋宋之际政治变局,陶渊明退隐山水田园。在当时绝大多数人眼中,官场之上,庙堂之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场所;秀美的山水,宏伟的庄园,是寄情之地;而躬耕劳作的田园则不入流,但陶渊明却乐在其中,并创作了大量以田园为题材的诗歌。与山水诗“以我观物”的方式不同,田园诗达到了一种物我相融、主客一体的境界,为士人打造了一处独特的生活场域。比如陶渊明在和郭主簿其一中所写:“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诗表现出
8、了一种不疾不徐、恬静自然的风度和气质,田园在他的眼中更像是平等的朋友而非为情所强加支配的对象,他将常见的大自然景物用常用的语言来表达出别样的魅力与意蕴。除此以外,再诸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等诗句,也都体现着在田园中陶渊明真正沉浸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自然律动与心灵宁静的和谐共生。和陶渊明寄情田园类似,在当时还有一批与佛教息息相关的人物,他们选择真正进入山野,对世俗没有任何欲望,如当时的慧远、宗炳等人,他们做到了心无杂念、超脱自然,属于以情入景的典型代表。求新求变:晋宋之际庶族创作中的拟古风尚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选文选时,从汉末以来流传的古诗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晋宋 之际 文学创作 特征 陶渊明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