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小说中的离别场景.docx
《论古代小说中的离别场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古代小说中的离别场景.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论古代小说中的离另蛎景摘要离别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主题C随着诗歌传统的日益深厚,离别诗歌逐渐形成了一些模式化的情感套路和写作方式,而诗歌本身的第一人称抒情传统和高雅化的文体性质也限制了文人对离别题材之可能性的探索。古代小说同样有着离别书写的悠久传统。由于文体差别,小说中的离别场景有着自身的特色,或诗化、或戏剧化、或写实化,与离别诗歌相映成趣。同时,离别也在小说的情节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比较诗歌与小说对离别的不同书写,不是为了给出一个孰优孰劣的评判,而是希望在比较中探讨每一种文体的独特性与可能性,并对其书写传统加以总结和分析。关键词古代小说离别场景文体离别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主题。从诗邢风燕燕中
2、的“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九歌少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到古诗十九首和“苏李诗”,再到近体诗时代浩如烟海的离别歌咏,中国诗歌形成了离别书写的悠久传统。然而,随着诗歌传统的日益深厚,离别诗歌逐渐形成了一些模式化的情感套路和写作方式,而诗歌本身的第一人称抒情传统和高雅化的文体性质也限制了文人对离别题材之可能性的探索。与诗歌相比,古代小说中的离别场景同样渊源有自,特色鲜明。从形式上说,古代小说“文备众体”,以散文为主,兼有韵文,对离别的表现较为灵活,且可以吸收诗歌的意境为己用。从内容上说,古代小说雅俗兼备,以俗为主,题材相对丰富。从表达方式上说,古代小说以第三人称叙事为主,与诗歌的第一人称抒情相比
3、,形成了另外一种离别场景的描写范式。古代小说中的离别场景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诗化的离别。此类场景一般出现在文言及才子佳人小说中。小说家在散文描写中引入诗歌,营造出浓重的诗意色彩,在情感表达上偏于高雅化和文人化,与离别诗歌的意境较为接近。古代小说中最早的离别场景当数穆天子传中的瑶池之别和燕丹子中的易水之别。在这两个场景中,诗歌都起到关键作用。穆天子传卷三云: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日:“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日:“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西王母又为天子吟日:徂彼西士,爰居其野,虎豹为
4、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周穆王将要告别西王母,继续自己的旅行。离别的宴席上,西王母赋诗表达内心的惜别。“白云”两句既是起兴,又可以看作是对穆王西行的比拟。“道里”两句写出两人相距之远,路途之艰,相见之难。“将子”两句则坦率大胆地表示出对再见的期待。面对西王母的邀请,周穆王同样选择用诗歌来加以回答。相对西王母诗中明显的个人化情绪,周穆王诗充满着对帝王责任的强调。虽然许下了三年之约,但却是以“万民平均”为前提的。小说家通过离别诗歌的对比刻画出中土与西域、男性与女性面对离别的不同反应,体现出文化与性别的深刻差异。但是,穆天子传的
5、离别场景是完全建立在诗歌之上的,缺乏对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的具体描写,近似于一幅静止的画面。相比之下,燕丹子中的易水之别则生动许多。燕丹子卷下云:荆轲入秦,不择日而发,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意和之。为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土皆流涕。二人皆升车,终已不顾也。此场景的核心是著名的荆轲歌,慷慨悲壮,气势磅礴,将整段文字都笼罩于其营造的悲剧气氛之中。然而,小说家却没有完全依赖于诗歌的意境,而是在散文部分设置了一连串动作性词语,如“击筑”、“和”、“发怒冲冠”、“流涕”、“升车”、“不顾”等。这些动作性词语与诗歌意境相
6、辅相成,使整个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燕丹子的作者灵活运用散文和韵文的各自特点,超越了穆天子传,大大提升了离别描写的艺术水平。在通俗小说中,诗化的离别场景大多集中于才子佳人小说之中。这些场景虽然同样韵散兼备,但是格调纤弱,笔力绵软,因而场景中的动作性较为模糊,往往沦为诗歌的附庸。如警世通言卷三十四王娇鸾百年长恨写才子与佳人的离别:王翁又于中堂设酒,妻女毕集,为上马之饯。廷章再拜而别。鸾自觉悲伤欲泣,潜归内室,取乌丝笺题诗一律,使明霞送廷章上马,伺便投之。章于马上展看云廷章读之泪下,一路上触景兴怀,未尝顷刻忘鸾也。这段文字虽然亦多动作性词语,但实际上都是离别诗歌的铺垫,散文与韵文之间并未起到互相
7、辅助的作用。因此,此一场景中的感情显得丰沛而造作,影响了人物性格的塑造。第二类为戏剧化的离别。此类场景以一个戏剧性的细节为核心展开情节,节奏紧凑,富于悬念,人物形象和离情别绪在对此细节的层层凸显中得到生动呈现。魏曹丕列异传载望夫石的传说:武昌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状若人立者。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妇携幼子,饯送此山,立望而形化为石。这段文字是一个具体而微的戏剧化离别场景,作为场景核心的是“形化为石”的细节。贞妇在送别丈夫时形化为石,有着双重的含义,既是望着丈夫远去,同时也是望着丈夫归来。换句话说,望夫石是一个凝固的情感符号,既象征着对丈夫离去的不舍,同时也象征着无穷无尽的思念。妻子
8、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离别的刹那,直到丈夫的归来。“远赴国难”为妻子的这一凝望提供了一个悲壮的背景,为国从役的丈夫很可能战死沙场。“形化为石”这一戏剧性细节虽然具有神异色彩,但却是人民朴素感情的凝结,因而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再如唐孟柒本事诗“徐德言”条中的破镜之别: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日:“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傥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约日:“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即以是日访之。”这一场景以“破镜”的细节作为核心。铜镜与人事之间构成一种映射关系,镜的破碎象征着人的离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 小说 中的 离别 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