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批评何以可能-——图像时代文学阐释的视觉转向与审美创构.docx
《视觉批评何以可能-——图像时代文学阐释的视觉转向与审美创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视觉批评何以可能-——图像时代文学阐释的视觉转向与审美创构.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视觉批评何以可能图像时代文学阐释的视觉转向与审美创构OnthePossibilityofVisualCriticismiVisualTurnandAestheticConstructionofLiteraryInterpretationintheImageAge作者:张伟作者简介:张伟,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张伟,男,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主要从事文艺理论及文艺美学研究。原文出处:河南社会科学(郑州)2017年第20173期第87-93页内容提要:随着现代社会图像表征的愈渐成熟与主流,图像对文学的挤压造成了现代意义上的
2、“图一文”张力,也使得传统的文学批评场域发生了与图像时代相匹配的视觉转向,孕化出视觉批评这一新的文本阐释形态。视觉批评在延续传统文学批评主体特征的同时对文学母本的意义延展、审美内涵以及阐释者的主体身份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营造出文学批评视觉化的现代景观,这一批评范式的形成得益于速度社会、消费意识乃至日常生活审美化等多元文化因素的现实滋养,而其本身的图像主导机制却又使得这一批评范式显露出难以回避的表意缺陷。期刊名称:文艺理论复印期号:2017年07期关键词:视觉批评/文学阐释/图像表征/“图一文”关系标题注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5AZWOO3);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16
3、D132);中国第57批博士后基金项目(2015M571472)o中图分类号:G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17)03-0087-07作为对文学语言文本的一种理性认知活动,文学阐释凭依对文本审美意旨与价值内涵的意义解读,以及由此形成的理性话语体系而成为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严格地说,阐释作为文学元文本的衍生形态,不仅是对元文本既定意义的审美回应与价值评判,同时也是自身理论体系及其价值标准的自我构建与完善。阐释是文学经典形成过程中整合性的一部分,文本能否被保存下来取决于一个不变的文本和不断变化着的评论之间的结合。口基于元文本的多维意旨,文学阐释以语言符号为媒介创构了批
4、评文本的物化形态,语言成为贯通元文本与阐释文本意义空间的主流符号,尽管中西文论史上的理论体系形态各异,但其沿用的阐释符号却是共通的。随着电子、数字技术的发展,视觉及其主导的艺术生产愈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与日常生活的常态逻辑,一个以图像为主体表征的时代业已来临。由此,语言作为文学阐释的常态媒介同样遭受视觉符号的挑战,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乃至为视觉传播量身定制的文学创作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时代征候,时下热议的图像霸权某种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视觉图像对文学文本的普泛表征的基础上。不可否认,文学作品的视觉改编是文学对图像时代的自我调和与适应,而改编本身并非是两种媒介符号的简单转化,其内质隐含着相当程度的阐释与批
5、评职能。换言之,以视觉影像来展现文学文本的意义实质上是文学阐释与文学批评在图像时代衍化的审美新范式,也是“图一文”互文在批评文本中的美学实践。因此考察图像时代文学阐释的视觉转向及其意义生成机理与文本表征逻辑,探讨视觉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替代样式在现代文化语境中所蕴含的理论维度与价值坐标,无论是对文学阐释现代表征的审美认知、图一文关系文化实践的现实考量抑或图像时代文化范式的理性评判都有着颇为积极的参照意义。一、前图像时代阐释文本的“语一图”互动与典范形态作为对文本意义的知性探寻与终极叩问,阐释本身始终存在着两个程式:一是阐释者对文本意义的介入、理解与接纳,另一个则是在此基础上对文本意义的提炼与传达
6、。介入是阐释的前提,转化则是阐释的根本,而阐释者能否顺利通达文学文本的意义场域则取决于其对文本符号的掌握情况,亦即阐释者所掌握的语言符号与文本自身的意义符号是否匹配直接决定着文本意义接纳的可能性,换言之,阐释本身存在着一个符号认知的先行规范,背离这一规范则会直接将阐释行为拒之门外,就这一点而言,阐释者的主观能动性是相对的。跨过文本符号的准入门槛,阐释者的主体性无疑得到更大限度的抒发,接受美学的创立者姚斯所谓的接受本身便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能动性的体现2的理论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发生在熟悉文本符号之后的意义接纳与传达阶段。相对于介入文本时符号认知的制约性而言,文学阐释
7、的意义传达阶段对符号表征的自由性则大得多,阐释者进入文学文本的意义场域之后,不仅可以按照自身的认知与理解接受文本,融入自身的主观意识、审美经验与情感体验,同时可以自由选择特定的表征符号来将文学文本特定的意义传达出来,换句话说,选用何种媒介符号来表征文本意义成为阐释者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形式。尽管阐释者拥有自由选择媒介符号来表征文本意义的权利,然而长久以来,出于语言符号的表征强势,文学阐释的符号形态多以语言形式加以呈现,现存的文学阐释文本也多是语言文本,语言成为文学阐释过程中约定俗成的通行媒介与主流形态。当然,语言作为文本阐释符号的普泛性并不能遮蔽其他符号在文学阐释中的有效介入,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
8、图像与语言作为两种最为主要的媒介符号贯穿人类文化的始终,甚至可以说,整个文化史相当程度上就是语言符号与图像符号为争夺主导权而进行不断斗争的故事,它们各自宣称只有自己能接触到事物的本质3o作为阐释行为的另类呈现,图像同样有着介入文学阐释场域的诸多尝试,形成了阐释文本中“语一图”互动的异化形态,进而孕化了前图像时代视觉批评的雏形样式。与常态以文释文”的阐释范式相比,前图像时代图像介入阐释所构建的文本形态大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文释图,亦即用语言来阐释图像,表征图像文本的意义。就文本的生成序列而言,图像文本在先,语言文本在后,实际上这一阐释模式在当下的社会文化形态中也并不鲜见。传统以文释图的图一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视觉 批评 何以 可能 图像 时代 文学 阐释 转向 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