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庆的生意经.docx
《西门庆的生意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门庆的生意经.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世情小说”金瓶梅自明代问世以来,就以其深刻而写实的手法为中国市井文学的发展立下了新规则,金瓶梅的地位在于它忠实记录了一个时代中各色人等的生存状态。今天我们再提金瓶梅,试图通过追寻书中白银的身影来还原那个社会人们的用银习惯。宋元话本、元杂剧中已有众多的钱、银、钞等货币描写。至水浒传、三言二拍和金瓶梅,明代小说中的白银描写涉及到商品交易、人口买卖、捐赠、赏赐、税收、借贷、盈利、贿赂、诈骗、偷盗、婚嫁、人情往来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与明代社会变迁相互印证。世情小说、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约成书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即十六世纪后至十七世纪前半期。鲁迅先生评价其“其取材犹宋市人小说之银字儿,大率为离合悲欢及
2、发迹变泰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徐建平先生将其称之为“以财色为中心、以求新求变为特质的商业文学工文中出现钱银交换共456笔,其中用银430笔,用钱26笔,共计约18万两,用途包括经营业务、家庭生活、社会交往、买卖Y鬟等;全书仅26次用钱记录,其中赏赐、酬劳、施舍占了18次,用于交易的只有6次,且均为小额交易,堪称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的范本。明代白银的购买力金瓶梅展现了一个鲜活的世俗世界,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奴仆百工,吃穿用度等生活描写细致入微,无处不在的银钱交换尽显人情冷暖,精心建构的市井生活令读者可亲可笑,可悲可叹。小说中,节俭吝啬有之、铺张奢靡有之、仗义疏财
3、有之,见财起意有之、攀权附贵有之、见利忘义有之作者不经意间的叙述,却道尽人世间的七情六欲,直指“财色”之利害。明时,一石=1.0737公石=70800克,一公斤=1180克,一两=36.9克,一公斤米价以5元(2015年11月份各省的平均价)计算,明朝一两银子相当于现今的544.34元。但明中期以来,银价购买力略有下降,本文暂将一两白银合500元计。由此根据金瓶梅书中情节可推:明中晚期,一个10岁左右的普通Y头的身价约在五两至六两银子,即2500至3000元之间,年纪稍长或稍有才艺者,身价可达十两以上,即5000元。生药铺伙计傅铭每月工钱为二两银子,即IoOO元,专修书柬的温秀才每月三两,即1
4、500元,乐工李铭在西门家做乐师,每月有五两银子,即2500元。常时节得到西门庆资助后,为妻子买了较为体面的5件衣裳,自己两件衣裳,共计六两五钱银子,每件约为一两银子,合500元;西门庆为李桂姐置衣,四套绸缎衣裳需五十两,每套在5000元左右,己算奢侈,而李瓶儿的一件貂鼠皮袄需六十两,价值3万元,让西门庆的众姬妾嫉妒不已。跑腿的小厮和抬食盒的脚夫,赏钱一般为一百文,但宴席中伶人的赏钱却有两钱银子,有的高达五钱,合250元,是脚夫的5倍。武大在县门前买了一间小楼,上下两层四间房,带两个小院,花了十数两银子,不超1万元;花子虚在安庆坊的大宅估价七百两,合35万元;何太监买下夏提刑的大宅,“门面七间
5、,到底五层,仪门进去大厅,两边厢房,鹿角顶,后边住房、花亭,周围群房也有许多”,费银一千二百两,合60万元,为清河县的高价豪宅。在词话本中,西门庆乃宋徽宗政和年间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人,父亲西门达原走川广贩卖药材,在清河县开了一个生药铺,饶有几贯家资。第十六回中,西门庆评自家铺子:“满清河县,除了我家铺子大,发货多,随问多少时,不怕他不来寻我”,由此推脱三位川广商人前来科兑被积压的细货药料。第三回中,王婆评价西门家:“家有万万贯钱财,在县门前开生药铺。家中钱过北斗,米烂成仓,黄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放光的是宝,也有犀牛头上角,大象口中牙。”虽不如红楼梦中皇商薛家“珍珠如土金如铁”,但也可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门 生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