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一缕茶香中销魂.docx
《蔡襄一缕茶香中销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襄一缕茶香中销魂.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茶话宋朝之前,先说说宋朝的包子吧。南宋孟元老追忆北宋京都一汴京的名著东京梦华录里记载了一则关于包子的小故事。一名曾在宰相蔡京府里做过包子的厨师,逃到南宋新都一临安之后,开了一家包子店,味道极美,门庭若市,不久就开了许多分店,很快发了。他的包子出名了,人也就出名了,于是有好事者追问当年在蔡京府里做包子的事情,该老板总是笑而不答,顾左右而言他。直到被问急了,才道出真相:蔡京府上的大厨有几十位,每一位大厨,只负责一两样菜品,而他,也不是做包子的大厨师,只是为做包子的大厨师打下手的三十几个下人之一,他的活儿,只是拣葱。他如今的包子,若说和蔡府的包子有什么血统关系,其实就只有一样一葱。说了宋朝的包子,该
2、说宋朝的茶了。可宋朝的茶,绝不只是吃了包子之后用来消化包子的一种饮料。茶兴于唐,可茶在唐朝,还只是一种简单的日常生活物品,远没有登上大雅之堂,成为一种艺术,故此,陆羽先生著茶经的时候,可以感觉他的孤独愤懑之气。茶那么好的东西,竟然没人好好写过。所以他才去写,一开始就是“南方有嘉木”,可这种嘉木,在生活里开出繁盛的艺术之花,则要等到宋朝,他这位被后人尊为“茶圣”的先行者,是看不到了。宋朝的茶,终于开出了艳丽的艺术之花。这朵花,可复杂了。宋人把生活里的一切,玩成艺术,几个包子,尚且如此,何况是茶?在宋朝,茶这朵艳丽的艺术之花呈现多种功能,它可以玩赏,可以品饮,可以相斗,可以发财,可以升官,但它的最
3、高境界,则很朴素,那就是可以爱,值得爱。好了,绕了好大一个圈子,终于说到蔡襄先生了。为什么说他,因为在宋朝,最爱茶之人,当首推这位先生。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专家,前面提到过的那位北宋宰相蔡京先生的从兄。那位蔡京先生,历史上被称为“奸相”,是和高俅先生齐名的著名奸臣。他被后人戴上“奸相”这顶帽子,其中的罪状之一便是前面提到过的包子。不过,中国历史不可轻信,若说蔡京先生有包子的问题,那北宋著名宰相,也就是后人公认的著名“贤相”寇准先生(后面“茶话宋朝”的系列文章里还会提到他),也有类似的问题,那就是蜡烛问题。“奸相”蔡京府上奢华,著名“贤相”寇准先生府
4、上也不遑多让。史籍有载,寇准府里的厕所是无比奢华的,那里面终日萦绕的不是臭气,而是香气,名贵香料燃烧发出的香气。最夸张的是夜晚,整个夜晚,寇府厕所里都点着许多根其中加了香料的名贵大蜡烛。要知道,在宋朝,蜡烛可不是便宜之物,一般人家根本用不起,可寇府厕所里彻夜燃的,都是加了香料的大蜡烛,寇准日常生活的奢华,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寇准生并没因此成为奸相,蔡京先生却成了奸相,大约另有别的复杂原因。好了,还是说蔡襄先生吧。蔡襄先生可不像他的族人蔡京,留下骂名。他留下的,几乎全是美名。早年得志,十八岁中进士(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担任过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土
5、、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可谓官运亨通;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一泉州洛阳桥,为人忠厚、正直,重信义,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之说;茶史上,著茶录,首述宋茶烹饮之法,为家乡福建建安茶树碑立传。官史、书史、茶史上都留下美名,蔡襄之名,可谓美矣!但对茶史来说,蔡襄可谓宋代最爱茶、痴茶之人。蔡襄是福建莆田人。福建,特别是福建的建溪、安溪流域一带,为宋代最重要的茶叶产地,所以蔡襄从小便习知茶事。他任福建转运使时,负责监制北苑贡茶,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蔡襄 一缕茶香中 销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