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入春帖》《南归帖》受信人考——兼论蔡襄与葛宥的交游.docx
《蔡襄《入春帖》《南归帖》受信人考——兼论蔡襄与葛宥的交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蔡襄《入春帖》《南归帖》受信人考——兼论蔡襄与葛宥的交游.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缠入春帖南归帖受信人考与葛宥的溺蔡襄(1012-IO67),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天圣八年(1030)甲科前十名进士及第,官至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谥“忠惠”,累赠少师。所作荔枝谱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有端明集传世。其诗文清妙,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在中国书法史上,蔡襄被誉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且是有宋以来第一人,引领整个宋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是“尚意”书风的先导者。今笔者不揣拙笔陋见,对蔡襄遗存的书法墨迹和刻本中的入春帖南归帖进行考析,论正两帖身份归宿问题,以求正于诸同仁
2、。一、入春帖南归帖考析1.入春帖,纸本,草书。信札一则,凡十一行,共一百二十字,纵30厘米,横41.1厘米。故宫博物院臧(图1)。历史上,此帖有许多别名:蔡襄集称致公绰仁弟书,平生壮观称公绰仁弟,大观录称公绰札,敬一堂帖渤海藏真帖中皆称为与公绰仁弟书等。襄启,入春以来,属少人便,不得驰书上问,唯深瞻想。日来气候阴晴不齐,计安适否?贵属亦平宁。襄举室吉安,去冬大寒,出入感冒、(积)劳,百病交攻,难可支持。虽入文字,力求丐祠。今又蒙恩,复供旧职,恐知,专以为信。前者铜雀台瓦研,十三兄欲得之,可望寄与,旦夕别寻端石奉送也。正月十八日,襄顿首。公绰仁弟足下。(1)蔡襄的书法,崇尚法度,诸体皆擅,草书一
3、体更具独特面貌。他大胆开创,用“散卓笔”写“散草”,谓之“飞草”,如思咏帖陶生帖虹县帖都具有其自成一家的“飞草”特点。然观此入春帖,取法阁帖,出入魏晋,笔法纯正。虽尚未具有“飞草”之洒脱,然草法醇正,技巧娴熟,墨色变化丰富,整体真淳婉美。如“相”“适”贵”“举”“难”“复”“为”“寻”等字皆出王羲之诸帖,笔笔精致,处处古意盎然。“从心所欲,而不愈规矩”,温文尔雅,亦如涓涓细流,又不乏自然生动,从中可以窥见蔡襄临习阁帖之勤奋与深入。入春帖中云:“今又蒙恩,复供旧职,恐知,专以为信。”最后署“正月十八日,襄顿首,欧阳修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载“丁父忧,服除,判三司盐铁勾院,复修起居注(2);其自书诗
4、稿云“皇祐二年(1050)十一月外除赴京(3);皇祐三年十月抵京,作自书诗稿示欧阳修;续资治通鉴载:“皇祐三年十月,蔡襄当殿奏救御史唐介”这些史料所述都可表明:蔡襄从皇祐二年十一月,从仙游家中,携寡母暨妻孥启程赴京,至皇祐三年九月前,一直处在赴京的道中,历经十一个月,几近一年。在这期间,蔡襄一家人走走停停,探亲访友,观光赏景。皇祐二年岁末,蔡襄冒雪行至浙江衢州。长女婿谢仲规于皇祐元年(1049)春闱,登冯京榜进士,时授越州萧山县尉。想必,皇祐三年春节大雪封路,蔡襄就地在新婚不久的长女婿家中过年。据此,可以确定入春帖书写时间和地点:皇祐三(1051)年正月十八日,在长女婿谢仲规幕府写成。2.南归
5、帖,拓本。行草。信札一则。凡八行,共五十三字(图2)。蔡襄集称又致葛公绰仁弟书。南归殊幸,不意遂有长子匀之变。动息哀痛,何可为怀!蒙书问,感念深至。灾祸中无由驰谢。旦夕都门相见。不一一。襄启上,公绰仁弟足下。(4)此帖是蔡襄在伤子悲恸中回复公绰之信札。纵观整体,书写仍然字字有法,亦如“端土正人”,不失君子之风,名儒之怀。明宋珏蔡忠惠公别记补遗中对此帖给予高度评价:“风骨秀逸,天真烂漫,尤为佳绝,虽奕奕饶姿韵,而结法出二王,殆无一笔失度。”(5)如“遂”“哀“念”“绰”“弟”等字,无不外柔内刚,锦囊裹锥,用笔严谨。此帖无日期,只能结合蔡襄县君帖离都帖等内容进行考察,相互印证,得出大抵的书写时间。
6、蔡襄在长子将作监主簿哀词并序载:“至和二年,予出知泉州,侍亲南归。六月十五日,至雍丘(杞县),长子匀感疾。又明日,至宋都,二十二日逝去。”(6)依此获悉,蔡襄长子匀病故之日,为六月二十二日,事隔五日即“廿七日早”,蔡襄致葛宫992-1072)县君帖:“襄再拜。伏承县君吉葬有日,襄以行路并亡男斋僧,赴期不及。谨遣州校少持菲礼,聊以亲戚之好,殊非丰腆,深自为愧。谨奉手状启闻,旦夕前行,此不一一。襄上。郎中七兄左右,廿七日早。”(7)信中告知“旦夕前行”,这说明蔡襄已基本处理好长子匀的丧事,有近日启程之意。而此南归帖中“旦夕都门相见”的“旦夕”,应指即日之时。而相约地点选在宋都(南京)城门,而不是驿
7、站馆舍。蔡襄当日约“公绰”城门见面,究竟商议长子匀的后事,还是相约一起前往江阴参加县君(葛宫夫人)吉葬之日,就不得而知了。由此,笔者大抵可得如下观点:南归帖书写时间与县君帖相隔极近,应在至和二年(1055)六月廿七日前后几日,写于宋都南京(商丘)驿舍。蔡襄在七月十三日作离都帖中载“旦夕过江”,按此信息论,蔡襄一家人,从扬州过江经润州(镇江)至江阴,不过两三天路程,完全可以如期参加葛宫夫人孙氏(七月二十九日)的葬礼。1980年12月,考古人员在江阴夏港发掘北宋“瑞昌县君”孙四娘子墓中,在其出土的众多随葬器物中,并没有发现蔡襄所作的瑞昌县君孙氏墓志铭,只看到了孙四娘子的买地券和牒文。买地券,木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入春帖 南归帖 蔡襄 入春 受信人考 兼论蔡襄 交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