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出使江东失败探因.docx
《蒋干出使江东失败探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蒋干出使江东失败探因.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出街I东失蝴因摘要:蒋干作为曹操手下一个谋士,出使江东说服周瑜归降,可为何“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甚至还中了别人的圈套呢?一般人都将此因归为蒋干的愚蠢。但笔者通过通读三国演义一书后发现,蒋干的失败除了少一点机智之外,他与邓芝、李肃、诸葛亮等说客相比,还缺“勇”,缺“谋”,缺“援工正因为如此,他不但没有说动对方,反而被对方将计就计,从而害苦了曹操,成就了周瑜,其教训是深刻的,很令后人警醒。关键词:蒋干群英会蒋干中计出使失败探因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说客的形象,但没有一个说客像蒋干那样,出使江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不但没有丝毫说动对方,反而被对方所害,中了别人的圈套,成为后世人的笑柄。一般人读到群英会
2、蒋干中计一文时,总是认为蒋干出使江东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其愚蠢,但笔者通过对比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说客的描写片段后发现,蒋干的失败,除了少“智”之外,他还缺“勇”,缺“谋”,缺“援”。本文试作具体说明。一、蒋干之于邓芝,其少“勇”勇者,胆识也。虽有“交战双方,不斩来使”之说,但是一方毁书斩使之事也时有发生。作为一名说客,出使之前就应该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凛然之气,用自身的蔚然正气威慑对方,使之屈服,犹如蔺相如出使秦国,头欲于璧同碎,迫使杀人如麻的秦王放下淫威,最终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可以说“勇”字是其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中,作者写蜀国谴邓芝出使东吴。可以说此
3、时吴、蜀两国刚经历过犹亭之战,先主刘备因此战而殒命,两国正处于相互敌视的状态。此时孔明派邓芝去东吴劝孙权弃魏向蜀,如无勇气,怎敢出使?且看邓芝,他初到东吴,对方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立油鼎,命武士立于左右,各执军器,而见此情景,邓芝并无惧色,昂然而行。后回答盛怒中的孙权问话,总是昂然大笑,甚至做出了“撩衣下殿,望油鼎中便跳”的举动,可以说其逼人的气势大大打消了对方的锐气,为自己侃侃而谈蓄势。而蒋干赤壁之战前夕来到江东,企图说服周瑜束手归降,谁知刚一见面,便被周瑜一语道破天机。他表情愕然,不是乘势抖出话题,说明来意,却违心地说:“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后在群英会上,周瑜让太史慈配剑监酒,并有:
4、“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之事者,即斩之!”闻此言,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当周瑜表明决心:“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蒋干闻言,已吓得面如土。与邓芝相比,蒋干显得胆小如鼠,此种情形,如何能在敌营中纵论古今,挥洒自如呢?那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说不出”。二、蒋干之于李肃,其少“谋”谋者,主意也,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问题的出现,必须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有把握关键,才能迎刃而解。表现在战场上,是强攻还是智取,是贿赂还是色诱,必须对症下药。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国演义第三回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一节中,正当董卓因为对手丁原手下吕布之勇而大伤脑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出使 江东 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