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意象的回归与江西诗法的转变-ReturningtoNaturalImagesandtheChangesofJiangxiSchool'sPoeticMethod.docx
《自然意象的回归与江西诗法的转变-ReturningtoNaturalImagesandtheChangesofJiangxiSchool'sPoeticMetho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意象的回归与江西诗法的转变-ReturningtoNaturalImagesandtheChangesofJiangxiSchool'sPoeticMethod.docx(2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自然意象的回归与江西诗法的转变ReturningtoNaturalImagesandtheChangesofJiangxiSchoosPoeticMethod作者:赵鑫作者简介:赵鑫,山东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发表过论文轻本事而重艺术一一论黄庭坚、陈师道的诗题演变与文本删改等。原文出处:文学遗产(京)2022年第20222期第86-98页内容提要:江西诗风从生新瘦硬到圆转流美,不是由靖康之变一事或吕本中一人造成的突变,而是由众多宗派诗人促成的渐变,渐变脉络之一是自然意象的回归。黄庭坚、陈师道、洪刍、饶节少用或不用自然风景意象,多用虚字理语或人文典故意象,促成了生新瘦硬的诗风。洪朋近体诗较为接纳
2、自然风景意象,谢逸古体诗善于以景语起结,谢逋近体风景诗多有被后人称道的佳句,李彭诗注重自然意象质感、色彩的搭配,生新瘦硬诗风在他们笔下逐渐松动。徐俯和韩驹提倡“道尽眼前景致”的创作方式和“尽写物之工”的表达方式,对晚唐景语有较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取法,他们的风景构图更加完善,营造意境的能力更加突出,在此过程中,江西派生新瘦硬的诗风更加减弱了。期刊名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2年06期关键词:自然意象/江西诗派/技法/转变标题注释:本文获山东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20GN069)。江西派前期宗主黄庭坚、陈师道的主导诗风是生新瘦硬,这是人所共知的文学常识。江西派
3、后期理论家吕本中提倡“活法,曾几、陈与义以创作实绩相辅翼,带动江西诗风走向圆转流美,这一点学界也多有阐述。但这些阐述不免有至少三方面的遗憾:一是较多重视靖康之变这一外部因素,而较少谈及诗风演变的内部动因;二是较多从哲学思想推导到诗学理论,而较少从作品文本归纳出诗歌技法;三是孤立地强调吕本中等后期诗家的作用,而对于前期宗派成员,即使略有涉及,也不过以点代面地择取二三人,或者宏观地论述他们总体上趋向平易而已。因此,这样的论述非但不能清晰地梳理江西诗派变法的前后线索,而且往往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江西诗法主要就是由吕本中等人振臂一呼而转变的。实则不然,从黄庭坚的“生新瘦硬”到吕本中的“圆转流美,这个过程
4、不是割裂的突变,而是有充分铺垫,有脉络可循的渐变,这脉络就暗藏在宗派诗人诗卷的字里行间。我们应力图以他们的作品文本为依据,来清晰地勾勒出江西诗法转变的线索脉络。当然,江西诗法之变是综合表现在意象、声韵、结构等诸多方面的。但是与声韵、结构相比,意象和诗歌内容密切相关,是作者直接呈现出来和读者直接接受过来的第一对象。一首诗风格如何,或许不会最深刻地表现在、但一定会最直观地表现在运用何种意象和如何运用意象上。为免夹缠,本文拟单从意象安排这个角度来还原江西诗法的转变轨迹,而其他层面的轨迹容另撰文勾勒。-黄、陈诗有四十字无一字带景者黄庭坚和陈师道安排诗歌意象的突出特点,是自然风景意象明显减少。中国诗歌向
5、来有借景抒情的传统,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也一向是魏晋南d潮以至初盛唐诗歌创作的主流。但自中唐以至北宋,随着诗歌中议论思辨与叙述人事成分的增加,景物描写的比重总体呈相对下降趋势,在书卷气浓厚的黄庭坚笔下,单纯描写自然风景的诗作就为数更少了。加之黄庭坚本身就是一个轻外物而重内心的人,山水风云往往只是触发他思绪的引子,却并诗所要表现的对象本身。因此他的名章佳句,一般不是那些模山范水的景物描写,而多是表达人生思考、抒发内心体验的篇什。这些作品中自然风景意象的出现频率就比前代更低:或是整首诗中往往只有少数一二句景语;或是某几句看似是写景,但句子主干实乃叙述人事,只不过以若干风景字样点缀其间而已。前者如戏呈孔
6、毅父的末句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后者则如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此联中真正的自然意象显然只有山稻风三字。黄诗的这一特点早在宋代就有人意识到了,释普闻诗论说:“天下之诗莫出于二句,一曰意句,二曰境句(鲁直之诗)出于流辈者,以其得意句之妙也。意句发挥议论、表达思理;境句描写景物、刻画形象,也就是我们说的景句或景语。黄庭坚正是以意句之妙而非景句之美出于流辈的。陈师道是学山谷诗的,他同样有这种倾向。如别刘郎一别已六载,相逢有余哀。公私两多事,灾病百相催。无酒与君别,有怀向谁开。深知百里远,肯为老夫来,方回对这首诗的评价就是:四十字无一字风、花、雪、月。如此写法在陈师道那里朔E仅此一见
7、,像寄答李方叔就同样是“四十字无一字黏景物(11),而别负山居士也是除田园沙章山路六字外,不曾黏带景物(12)。除此之外,方回还曾多次强调陈诗“不可与拈花簇叶者相较量非黏花贴叶近诗之比Q3)的独特价值。总之,黄庭坚和陈师道对自然风景意象的节制如出一辙,而陈师道有时则比黄庭坚更极端一些。江西派的殿军方回对此有敏锐的观察,故在瀛奎律髓中再三揭示如上,并最终总结为:”黄、陈诗有四十字无一字带景者。(14)自然风景意象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或者是书斋笔砚、茶碗熏炉等人文意象;或者是蚁穴雾豹、四壁五车等典故意象Q5);或者干脆不用意象,而运之以哲言理语或虚字虚词,如方回在评论黄、陈诗时所说:八句皆景而诗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意象 回归 江西 转变 ReturningtoNaturalImagesandtheChangesofJiangxiSchool sPoeticMethod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yzwku.com/doc/105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