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原卷版).docx
《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原卷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自秦以来辅佐天子处理国政的相位,至是废去,遂成绝对君主独裁的局面。”下列对至是废去”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A.仿效前代末期稳固皇权的做法B.六部名存实亡使皇帝萌生废相念头C.殿阁大学士篡夺相位对皇帝的鼓动D.皇帝认为宰相擅专威福,危及君权2.明代的厂卫组织拥有侦缉、审判、执行的权力,甚至可以干预行政、军事、立法事务,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除了皇帝之外,不受任何部门制约。厂卫制度()A.体现了君臣共治、分权制衡B.彻底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行使了
2、与内阁相同的权力D.通过特务制度加强封建皇权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资”明史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4.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勒靴、瓦剌,但他们的军队多次南下。明朝中期,瓦剌甚至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勒粗首领俺答汗订立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5.1371年,朱元璋建立南北更调之制,即北人南用,南人北用淇后官制渐定,除学官外,不得任官本省,亦不限南北。明朝万历年间政府实行“掣签法”,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官员的任职地点。这些政策()A
4、.意在避免地方官营私舞弊B.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C.加速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D.完善了监察谏议制度6.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中国”“南朝”等词都是用于对明朝的称呼。顺治时期,“中国,一词在朝廷政治文书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统治区域。1767年,乾隆皇帝明确规定:“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清朝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B.“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C.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D.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异7 .乾隆帝指出:“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指康熙)皇考(指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这说明,康雍
5、乾三朝()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监督8 .皇权相权矛盾尖锐C.祖孙合力开创“康乾盛世”D.注重加强皇权专制8 .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9 .康熙帝有诗云:“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舞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描述的是()A.平定三藩之乱B.收复台湾C.平定喝尔丹叛乱D.收复东北失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明清 中国 版图 奠定 面临 挑战 原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