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普及、意义斗争与思想实验-——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中的科普叙述.docx
《知识普及、意义斗争与思想实验-——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中的科普叙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普及、意义斗争与思想实验-——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中的科普叙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知识普及、意义斗争与思想实验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中的科普叙述KnowledgePopularization,SignificanceContestandThoughtExperiment:PopularScienceNarrationinContemporaryChineseScienceFiction作者:陈舒劭作者简介:陈舒劭,文学博士,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原文出处:东南学术(福州)2020年第20206期第174T81页内容提要:科学想象与科普叙述相结合是中国科幻小说的重要传统。21世纪以来,主流科幻小说中的科普色彩日趋淡薄。在科普的严谨性与科幻
2、的想象力的冲突框架中,“科普需要怎样的科幻”或者“科幻应该怎样科普”的问题应得到重新思考。当代科学的发展要求科幻小说叙述更应重视意义的斗争而非知识的流传。当代科幻小说中的科普叙述应重新激活启蒙的勇气,通过“思想实验”将科学知识传播、认同观念探寻和思维方式更新有效地融为一体,提升科幻小说中科普叙述的境界。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1年03期关键词:科幻小说/科普叙述/意义斗争/思想实验中图分类号:120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20)06-0174-08最好的时代”一对中国科幻文学前景的这份乐观判断,已经得到了出版数据和文化现象的有力支持。刘慈
3、欣三体和郝景芳北京折叠先后获得“雨果奖,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在网络中被誉为科幻电影元年的标杆作品,因此,再用“儿童文学”之类的标签固定科幻小说显然不要。在科幻小说迅速发展的同时,科学普及的话题也急剧升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更多的知识普及,在科技创新及其应用日益渗入日常生活的趋势中,科普工作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然而,同样分享着科学的发展、同步升温的科幻和科普,彼此间却似乎失去了热络的互动。评论界承认,当前的科幻更像是在有意地疏远科普。以逻辑哲理、技术景观等人文视角为出发点,已成为当下不少科幻小说家探讨科幻中的科学的思考模式。我们很难看到把科普作为创作主动机的科幻小说。科幻小说主
4、流脱离科普背景成了21世纪中国科普创作的新特点。可是,历史检索所呈现的却截然相反。我国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在科学普及这面光辉的旗帜下涌现出来的。科幻小说是科学普及的胎儿,由时势所接生。在风雨如磐的晚清,科学技术承载着拯救家国的希望,而小说又是启民智、新人心的利器,自然接过了普及科学知识以强国救亡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师法苏联科幻文学的中国科幻小说,也围绕着科技理想主义的主轴发展。苏联科学幻想读物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苏联人民对于科学、对于世界的知识的渴望,表明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为建设共产主义的人民服务的。将现代化的科学想象和服务于新中国建设的知识普及相融汇,成为当时
5、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主流诉求。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郑文光火星建设者、迟书昌割掉鼻子的大象、童恩正古峡迷雾、肖建亨布克的奇遇等“十七年间的科幻小说,呈现出在科学性的叙事框架和知识细节的基础上兼顾文学性的努力。新时期的启幕带来了许多新鲜的观念和术语,文学思潮的变化剧烈且迅速。可在科幻文学这条路径上,文学幻想与科学普及的联盟仍没有松动的迹象。叶永烈小灵通漫游未来洋溢着新时期特有的积极进取和昂扬向上,对未来世界的全景式科技展现充满着乐观精神,创造了文学科普读物的畅销盛况。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将光学技术的军事研发与爱国主义观念宣扬相结合,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被拍摄成科幻电影。王晓
6、达的波虽然增添了丰富的情感表现,但亲情、爱情、同学情、师生情还是服务于爱国知识分子运用波的原理最终擒获间谍的主线。刘兴诗美洲来的哥伦布调动了洋流、考古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揭示了西方殖民合法性论调之下掩藏着的血腥征服史。科学技术想象与知识普及手拉手的和谐场景,从清末延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刘慈欣不无动情地回顾了这段科普与科幻携手同行的历史:有两个诞生于清末民初的孩子,至今仍未长大。他们一起走过民国的腥风血雨,一起在新中国的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创造了不大不小的辉煌。但在80年代中期,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中,自己的同类都是特立独行,就开始互相嫌弃对方,认为对方降低了自己的品位,最终分道扬辘.文学
7、曾经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大潮汹涌澎湃所造成的冲击。人到中年里的医院院长赵天辉,面对因长年超负荷工作而突然倒下的眼科大夫陆文婷时只能无奈地感叹道: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在这种背景下,科学普及的工作自然陷入了困境。此时的科幻创作所面临的,还多了一重意识形态的影响。科幻、科普就此相揖别。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们有很多科幻小说家,尤其是年轻的T弋,已经能写很优秀很好看的故事了,但在他们的小说中,却很难再看到普及科学的意识了”。即使是在科幻与科普都成为文化热点的情况下,科幻也似乎无意重温昔日的科普激情。今天的读者在遇到问题时,是找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科普工具书,还是打开手机上的搜索引擎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 普及 意义 斗争 思想 实验 中国当代 科幻小说 中的 科普 叙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