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观音图像形成渊源考——兼论吴道子与白衣观音图像的关系.docx
《白衣观音图像形成渊源考——兼论吴道子与白衣观音图像的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衣观音图像形成渊源考——兼论吴道子与白衣观音图像的关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白衣观音图像形成油源考_兼论吴道子与白衣观音图像的关系目前我们所常见的白衣观音是印度观音在中国本土化演变过程中新出现的一个观音类型,自唐代产生以来,一直流行至今。但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较少(1)重要研究有潘亮文白衣音像erm、*C(D考察,佛教艺术231号,1997年;潘亮文水月观音与白衣观音造像在中国发展的概况,故宫文物月刊第18卷第8期,2000年;姚崇新白衣观音与送子观音观音信仰本土化演进的个案观察,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十八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49279页;齐庆媛江南式白衣观音造型分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年第4期;齐庆媛论入定观音像的形成与发展,敦煌研究2018年第4
2、期。,许多观点还停留在基础层面,甚而至于还存在明显错误(2)如有学者认为,白衣观音是由水月观音衍化而成,且形象出现较晚,自宋代才开始流行(颜素慧编著观音小百科,长沙:岳麓书社2003年,第98页;吴燕中国观音文化史,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84页)。但笔者认为,白衣观音与水月观音是两种不同的本土观音类型,前者并不是由后者演变而来,它们出现的时间大致都在盛唐。两者在图像上确实有融合,但要晚至五代了。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唐代白衣观音图像资料的缺乏。近年笔者调查巴蜀石窟,新发现了多尊唐代白衣观音造像(3)邓新航、龙红:唐宋时期白衣观音图像在四大区域的发展与演变,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3、美术与设计)2019年第6期。,这促使笔者去思考白衣观音图像最初形成的诸多问题:它如何产生,何时产生,是源于密教吗?其身着“披冠通肩式袈裟”的造型渊源?与画圣吴道子有关系吗?目前这些问题或探讨不深,或尚未涉及。对此,本文尝试作以解答。一、白衣观音图像的两个系统在探讨白衣观音图像如何形成之前,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的是,此类图像其实存在两个系统(4)最早提出白衣观音图像有两个系统的是潘亮文,他指出其中一个是密教系统,另一个是“属于禅林画家所偏好的主题”的系统(潘亮文水月观音与白衣观音造像在中国发展的概况)。但后者的范围似乎又显得过于狭窄,目前所见的唐五代白衣观音图像明显不具备禅宗属性。因此,笔者将潘氏
4、所指的第二个系统调整为“本土系统”,也即强调其为中国本土的创造。:密教白衣观音系统和本土白衣观音系统。检阅大正藏,可知密教白衣观音大致于初盛唐之际传入汉地(5)译者不详、今附梁录的陀罗尼杂集中有身着白衣的观音形象:“用作观世音像,身着白衣坐莲华上,一手捉莲华,一手捉澡瓶,使发高竖。”(大正藏第21册1336号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3年,第612页)但这个观音是否就是白衣观音,目前还不清楚,并且在唐代之前也是仅此一例。,这其中的关键人物是菩提流志。他在长安崇福寺所翻译的四部密典中,最早提到“白衣观世音菩萨母”“白衣观世音母菩萨”“白衣观世音菩萨”的名称,并且还有相应的造像仪轨。第一部是一
5、字佛顶轮王经。此经卷二“成像法品”云:次观世音菩萨后。画马头观世音王,画意乐圆满王,画白衣观世音菩萨母,画多罗菩萨,画毗俱服菩萨,画佛眼菩萨等。是等菩萨,各各执持本所器仗,坐莲华座,半胸趺坐,亦以众妙衣服谡珞,皆庄饰之。(6)大正藏第19册951号经,第238页。同经卷四大法坛品云:又画白衣观世音菩萨母,左手把开莲华,右手伸于脐下。(7)大正藏第19册951号经,第248页。第二部是五佛顶三昧陀罗尼经。此经是第一部经的异译本,两者内容大同小异。第三部是不空褊索神变真言经。此经有多处提及,如卷八“清净无垢莲华王品”云:后白衣观世音母菩萨,左手搏胁髀上,仰掌执不开莲花,右手侧扬掌,半加趺坐。(8)
6、大正藏第20册1092号经,第269页。卷九“广大解脱曼孥罗品”云:后白衣观世音母菩萨,左手执开莲花,右手仰伸脐下,半加趺坐。(9)大正藏第20册1092号经,第270页。卷十五“最上神变解脱坛品”云:白衣观世音菩萨,手执莲华,结加趺坐。(10)大正藏第20册1092号经,第301页。卷三十“明王曼孥罗像品”云:白衣观世音母菩萨,颜貌熙怡,左手执莲华,右手仰伸髀上,半加趺坐。(11)大正藏第20册1092号经,第394页。第四部是如意轮陀罗尼经。此经指出白衣观世音母菩萨为如意轮观音曼荼罗中的一位眷属(12)大正藏第20册1080号经,第193页。,但无形象描述。在菩提流志之后,白衣观音在密典中
7、并不常见。比较值得一提的是一行和不空的译经。一行宿曜仪轨中有白衣观音真言:诵此九曜息灾大白衣观音陀罗尼。若日月在人本命宫中,及五星在本命宫斗战失度,可立大白衣观音或文殊八字炽盛光佛顶等道场。各依本法念诵,一切灾难自然消散。(13)大正藏第21册1304号经,第423页。可见设立白衣观音道场,念诵相关真言,还有消灾祈福的作用。与之前不同的是,不空译经中的常用名称是“白衣观自在”。比如,都部陀罗尼目中明确指出白衣观自在是莲花部(亦称观音部)的部母;又如,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卷二云:画白衣观自在,以莲花篁庄严其身,以宝缗角络披,右手把真多摩尼宝,第二手施愿。此菩萨是莲花族母,应于莲花上坐。(1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衣 观音 图像 形成 渊源 兼论吴 道子 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