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同光十三绝女性角色服饰中的明清元素.docx
《略谈同光十三绝女性角色服饰中的明清元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谈同光十三绝女性角色服饰中的明清元素.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略i炯光+mg女除色SSMi中的明意德同光十三绝是京剧史上重要的戏剧图画史料,传由清光绪初年画家沈容圃或他人假沈容固之名以清道光年间画家贺世魁所绘单幅名伶肖像拼绘而成,现收藏于梅兰芳纪念馆。此画为纸本,纵263、横790厘米,以工笔重彩绘制完成,风格写实。画中绘制活跃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十三位技艺高超的名伶代表半身像,其身份自左向右依次为郝兰田、张胜奎、梅巧玲、刘赶三、余紫云、程长庚、徐小香、时小福、杨鸣玉、卢胜奎、朱莲芬、谭鑫培、杨月楼,画面中心位置标有朱笔提写并以金线描边的“沈容圃绘”四字及“沈题”“容圃”铃印两方。以往研究多关注于画像本及其流转,诸位伶人和伶人们在戏剧、京剧史中所处重要地位
2、和重要作用等问题,而画中所反映的各类戏剧行头,是宝贵的清晚期服饰研究资料,却鲜有文章提及。本文拟结合部分相关文物文献,从服饰史角度就其中几位女性扮相伶人服饰中的明清元素略陈拙见(图1)。一、同光十三绝女性扮相伶人服饰分析同光十三绝中共描绘女性扮相伶人六位,从左向右依次为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之康氏,刘赶三饰探亲家之乡下妈妈,梅巧玲饰雁门关之萧太后,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时小福饰桑园会之罗敷以及朱莲芬饰玉簪记之陈妙常。几位伶人出演剧目中,除探亲家未交待确切时代背景、可视为反映晚清生活“时装戏”外,剩下五出均有相对明确的时代背景,包括汉晋桑园会、唐代彩楼配、北宋行路训子、南宋玉簪记和辽代雁门关。结合相
3、关图文资料及文物对以上几个时代类似身份女性服饰进行分析,大概可推断出几位女性角色在其所处时代中所对应身份穿着服饰样貌如下(表一):将上表所列服饰形制与同光十三绝中描绘的女性扮相伶人衣着佩饰(表二)进行对比,可见除行路训子康氏所穿老旦褶子在款式上略具宋代余韵以及探亲家乡下妈妈服饰较忠实还原清末民人女性着装样式外,其余几位伶人服饰均与其戏剧所反映年代实际服饰存在较大差异。二、同光十三绝女性扮相服饰中的明清元素对照各相应时代女性典型冠服,可见伶人服饰中更多反映的是其所虑时代本身及前朝即明清女性服饰中的各类元素。以下就较有特色的几例略作分析。1 .明代皇后命妇服饰元素明代皇后冠服制度初定于洪武时期,永
4、乐三年更定后一宜沿用至明末,规定皇后礼服冠为九龙四凤,在受册、谒庙、朝会场合配合翟衣等佩戴;明代命妇冠服制度亦形成于洪武时期,规定命妇入宫觐见用翟冠、大衫、霞帔。翟冠上有珠翟,珠翟数目随品阶不同有所变化,且以牡丹花叶、翠云等元素为饰。大衫红色或真红色,对襟、直领、大袖,材质纹样随品阶不同而有所区别。明后期,命妇在大衫下加穿圆领成为定式,有赐服的命妇则穿蟒服、麒麟服等。通过南薰殿旧藏明代皇后礼服像、岐阳世家命妇画像等明人容像(图2),以及定陵出土九龙九凤冠(图3)、九龙十二凤冠、江西朱厚熄墓出土立凤金簪等相关实物(图4),可见明代命妇服饰在实际使用中或有形态上的变化及超越制度之情况发生。同光十三
5、绝中的王宝钏,头戴凤冠,肩覆云肩,身穿红色大袖袍。将之与明代皇后命妇冠服加以比较,可见王宝钏服饰虽未照搬前者之形制,但冠的结构,冠上饰凤凰花卉、大面积点翠等装饰手法以及大袖袍用红色饰云龙纹等元素,均与前朝命妇服饰存在较多相似之处。结合清乾隆朝续通典“庶人婚嫁,但得假用九品服。妇服花钗大袖,所谓凤冠霞帔,余典制实无明文也。至国朝,汉族尚沿用之,无论品官士庶,其子弟结婚时,新妇必用凤冠霞帔,以表示其为妻而非妾也”及民国清稗类钞“凤冠为古时妇人至尊之首饰,汉代惟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之首服,饰以凤凰。其后代有沿革,或九龙四凤、或九翠四凤皆后妃之服。明时,后妃常服,花钗凤冠,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凤冠者”
6、等相关文献笔记之记载,可见明代命妇服饰元素到清朝仍然具有吉祥寓意,被广泛应用在土庶婚服中,除能表明女性正妻地位外或还有寄托了望夫飞黄腾达的美好期盼。结合戏剧中王宝钏跌宕起伏的命运,可见伶人借这套服饰推动了戏剧的发展将之推向高潮,间接表达出夫妻团圆后王宝钏的正妻身份得到承认,同时获得西凉国王后高贵地位的内涵。2 .清代旗人女性服饰元素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以满族传统服饰为基础的旗人服饰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始终遵循本民族审美、保留便于骑射民族特征。这使得旗人女性服饰与继承发展自明代服饰汉人女性服饰在风格上具有较大差异。在戏剧中出现旗装始自顺治朝。清宫内档记载有一出名为年年康泰的“承应戏”,戏
7、中人物服饰以清代官服为主,或为旅装戏出现之肇始。一旦宫中戏曲有清代“时装”登场,民间演出自然也少不了许多描写现实、伶人着旗装的剧目出现,乾隆嘉庆时朝廷以其“言辞不经,行为不轨”映射朝廷、排满反清为名,开始禁“演学本朝服色”戏。这一规定于升平署戏档咸丰五年十一月皇帝朱批:“红门寺轴子除妇女仍旧装束外,一切男之正杂爵(角)色俱改本朝衣冠,于成龙带(戴)红顶,方补,朝珠,便衣,穿马褂,代(戴)小帽。知州代(戴)亮白顶,方补,朝珠,如有不全者,着酌量穿带。庙内妇女有几个梳两把头的、一把头的。”后正式解禁。此后,旗装戏在宫廷内外大行其道。从同光十三绝来看,伶人穿戴中的旗人女性服饰元素主要集中反映在梅巧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三 女性 角色 服饰 中的 明清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