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圣教序》笔法解析(六).docx
《王羲之《圣教序》笔法解析(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羲之《圣教序》笔法解析(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王羲之圣教序笔法解析(第六篇)2024-01-0606:37墨语闻声当时居住在长安弘福寺内的僧人怀仁奉诏摹集王书,他以灯影缩小、放大和剪裁拼接等方法,费时十余年,才完成了这项巨大的工程。此碑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高宗李治撰记,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咸亨三年立于长安。文三十行,行八十至八十八字不等。40 .曲头撇:逆锋起笔,向右略顿后,调转笔锋向左下渐渐撤出,笔力内注有节。见古贴有布二字。41 .方头撇:逆锋起笔,折锋收笔,起止处均呈方折之形,然方硬而能生动。这是王羲之最有特色的笔法之一,唐代李邕和元代赵子昂均于此取法。见古贴偏及二字。42 .带钩撇:撇画至尽处,稍驻笔即向左上方钩
2、出,钩短而清爽,接写下笔,使笔意回环不泄。见古贴者省二字。43 .柳叶撇:露锋起笔,露锋收笔,中段用力较重,故两端尖,中段粗,呈柳叶之状。Li此撇须轻而不飘,秀而见劲。见古贴砂虚二字。44 .长曲撇:撇画长而弧曲,须把握其弧曲的程度,过曲则力懈,过直则气泄。行笔须委婉而沉厚。见古贴妙J步J二字。初学者因笔力较弱,行笔过急,写此撇,或失之过曲,或失之过直,一时难以恰到好处。45 .撇的变化:古贴中夕名二字中均有两撇,两撇的形状、笔意完全相反,形成明显的对比。上撤短,下撇长;上撇直,下撤曲;上撇折锋收笔,呈方形,下撇出锋收笔,呈尖形;上撤刚,下撇柔;上撇质,下撤妍。古贴中形影J二字中有多撇,写法不同,各异其趣。第行i输醺宿卷46.平捺:较长,取平势,以便承托上部笔画。逆锋起笔后,向右方缓缓行笔,边行边按,出锋收笔。王羲之写的平捺,于平顺和缓中见其一波三折之意。见古贴途庭二字。47.斜捺:露锋起笔后,向右下方缓缓行笔,取斜势。见古贴登凝二字。据考,唐以前无集字之举。集字始于怀仁,日后渐多,单是集王书之碑便有十八家。如开元九年,僧大雅集兴福寺半截碑;大历六年,田名德集田尊师碑;太和六年,唐元度集金刚经等等。这十八家之中,最能得王书笔法神韵者,莫过于怀仁所集圣教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圣教序 王羲之 笔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