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的庶系女祠文化——基于俗语“潮州好婆房”视角.docx
《潮汕地区的庶系女祠文化——基于俗语“潮州好婆房”视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潮汕地区的庶系女祠文化——基于俗语“潮州好婆房”视角.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潮汕ffi区的庶系女祠文化_基于俗语潮州好婆房”视角“潮州好婆房”是一个带有封建宗法色彩的旧时潮汕俗语,人们对该俗语却知之甚少或存在误解。用旧时潮汕地区的庶系祠堂文化,尤其是庶系女祠文化,来解读潮汕俗语“潮州好婆房”,是一个较为准确的视角。潮汕地区的庶系女祠俗称“婆祠”,它是潮汕地区女性祠堂的一个重要类型,更是传统祠堂的一个另类,是作为庶系的“婆房”后代反抗作为嫡系的“娘房”的打压,为彰显孝道、崇祖报德、挑战封建宗法制度、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庶系的家族和社会地位,而建造的奉祀庶系女性祖先的祠堂,是旧时潮汕地区家族嫡、庶之间兄弟“阅墙”背景下的产物。“潮州好婆房”是一个反映宗法社会语境下潮汕地区婆
2、房社会生态的历史词语,表现了旧时潮汕地区庶系重视血缘认同、崇祖报德的孝道思想和自强向上、追求平等、勇于挑战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潮汕庶系女祠;俗语文化;婆房;反抗封建礼教;崇祖报德“潮州好婆房”是一个现在人们知之甚少的潮汕俗语,潮汕民间普遍认为是指“婆房”(旧时潮汕民间对庶系的俗称)分衍快、多贤人。据笔者调查,这个俗语其实是指旧时潮汕民间褒扬婆房崇祖报德、自强不屈、敢于抗争而挑战封建宗法礼制,为自己的庶系祖先建造专祠的非常举措。本文拟从旧时潮汕地区婆房挑战封建礼制、为庶系祖先建造祠堂(尤其是婆祠)这一文化视角,来解读俗语“潮州好婆房”的由来及其人文内涵,以就教于方家。一、潮汕俗语“潮州好婆房”的
3、由来旧时的中国,婚姻制度名义上是实行“一夫一妻”制,但不少富贵家庭实质上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即“一夫多偶制W27。于是,就有了嫡庶之分:嫡系即妻系,旧时潮汕民间俗称“娘房”;庶系即妾系,旧时潮汕民间则俗称“婆房,妾多是被男主人收房的婢女,潮汕俗语有“赤脚饲久变阿奶(侍妾)o这类婢女称“赤脚婢”,俗称“赤脚”(或“走鬼”、“花仔”等),生儿育女后则被称为“阿婆”,裔孙称其为“祖婆”。侍妾地位卑微,没有名分,只有给男主人(夫主)生育子女以后在家中的地位才梢好一点,其子女须称呼父之正妻为“娘”(母),对生母则称呼为“阿婆”(阿姨)或直呼其名,不能称“娘”,潮汕俗语“阿婆生仔阿娘个(意即侍妾生下的
4、子女要认正妻为母)正是这一历史现象的反映。根据宗法礼制,正妻可与丈夫共同祭祀祖先,正妻去世后其神主可与丈夫的神主并列共祀,有祖祠的可入祠附祀,而妾辈的(神主)则没有这些资格,这种现象旧时潮汕地区概括为俗语“赤脚(阿婆)癌入祠”。宗法社会是等级社会,尊卑有别、嫡庶分明,因名分地位高低悬殊,常常引起家族内部“兄弟阅于墙”(诗经小雅常棣)“娘房”仗势(宗法制度)打压婆房。婆房虽处弱势,却不乏自强不屈、坚持抗争的例子,特别是科举制度出现以后,庶系子弟可以通过读书仕进的机会提高自己和庶系在家族乃至社会中的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庶系子弟自强向上、改变自身地位的志气。慎终追远、崇祖报德是中国传统孝道文化
5、的重要内容,祠堂是中国孝道文化的象征和重要载体,修建祠堂在旧时是彰显家族社会地位的重要举措和表现。因此,婆房为彰显孝道、挑战封建宗法制度的最典型举措莫过于建造私祠,用于奉祀庶系祖先,尤其是专祀庶系女性祖先。所以,用旧时庶系祠堂文化来解读潮汕俗语“潮州好婆房”是一个较为准确的视角。二、旧时潮汕地区“婆房”的祠堂文化(一)潮汕传统祠堂文化“早在唐宋时期,潮汕已有祠堂出现。宋元以后,有一定官衔品位的贵族也设立祠堂,追祀先祖,潮州出现了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清乾隆潮州府志)的现象。至明中叶以后,平民也可修建祠堂,出现聚族而居,族必有祠的局面。至清代,潮汕人建祠之风更盛,出现了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
6、夸壮丽,不惜赞费(清嘉庆澄海县志)的繁荣景象。”2潮汕地区的传统祠堂大多是嫡庶两系共同修建的宗祠。如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新桥村建于清代的“林氏祖祠”(孝思堂),是由明代迁衍至新桥村的玉浦村林氏六世祖林倘轩(嫡出)及其五世庶母曹纯质的养子(按名分属庶出)林九远两房裔孙在清代建造的,因玉浦林氏在明代曾遭逢灭族变故,曹氏婆智脱并携嫡子林倘轩至新桥村落籍,后又收当地孤儿林九远为养子,形成新桥村林氏嫡庶两系,这两系裔孙感念曹氏婆恩德,于清代共建林氏孝思堂,尊其五世曹氏祖婆为新桥林氏开基祖婆,神主入祀孝思堂,故林氏祖祠在当地又俗称“婆祠”或“创乡祠”(但它实际上是一座传统的男性祖祠,非曹氏婆专祠)。这类祠堂
7、是潮汕地区传统祠堂的主体,不胜枚举,是传统文化中一方方独特的“中国印”。(二)婆房专祠类别据笔者调查,潮汕地区旧时家族兄弟“阅墙”背景下婆房建造的祠堂为数并不少,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类型:一类是传统的庶系男性祠堂,祠主是庶出的男性祖先。起初,这类祠堂的建造主要是婆房为彰显自身的社会地位而作出对嫡系的抗争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祠堂的庶系色彩逐渐被淡化,演变成为传统祠堂中的“小宗祠”,但从其肇建的特殊人文历史背景考察,则不失为俗语“潮州好婆房”的有力佐证。“正因为这种多偶并存及其尊卑等级关系的存在,才有嫡庶分殊由于嫡庶之母的地位、角色分殊明显而不可易,所以嫡庶之间从娘胎里一出世就打上了不平等的烙
8、印一母亲的贵贱尊卑遗传给了子女。今潮安县浮洋镇山堤(仙庭)村建于清代后期的“因序公祠”(俗称“西门婆祠”,祠主方因序,庶出,祠堂入祀其生母黄氏克勤,黄氏身份为侍妾),建祠起因是婆房方因序的裔孙在其祖祠“得自公祠”(方因序是祠主方得自的庶子)祭祀活动中长期受娘房欺压和排斥,后来奋而自建庶系祠堂,因为祠堂位于旧时村西,故俗称“西门婆祠”(当为“西门的婆房祠堂。当时建造这座祠堂的婆房裔孙中并无显贵或商贾人物,均为普通的平民百姓,他们作出建造祠堂这样耗费巨资的举措,既是无奈之举,更是对长期受娘房欺压的抗争。旧时婆房地位卑微,饱受歧视,但坚持抗争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清代后期,今揭东区曲溪镇路篦村吴氏十九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潮汕 地区 庶系女祠 文化 基于 俗语 潮州 好婆房 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