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武术发展的艺术化研究.docx
《清代武术发展的艺术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武术发展的艺术化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清馋术发展的艺术化研究1前言对于中国武术的研究,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运动和项目的视角开展,更应该关注中国武术的文化意义,甚至还要着重观照中国武术的艺术价值和意义。“艺术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需要专门研究和观照的文化整体的一部分”。1对于中国武术的阐释,如果忽略了对其艺术属性的研究和探索,很可能就导致对中国武术整体把握的不全面、不准确,也就可能导致对中国武术价值判断的偏颇和缺失。因为作为身体文化存在的中国武术,很大程度上其艺术特性的存在是有目共睹的。“武术不是纯体育,不是纯运动,也不是纯杀人术。武术是一门艺术。2艺术是人类生活多层次、多维度的形式化过程,它让人类的情感世界得以展现,是人类的自造世
2、界。3武术源自狩猎与战争,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大助力,它除了具备实用性外,也具备艺术性。武术套路是人们对武术经过琢磨、推敲,对技击术进行提炼、加工而创造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清代是武术发展快速阶段,对此时期武术的研究更有价值。2武术的动态艺术武术的动态艺术是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艺术的效果。武术起源于狩猎与战争,它以动态形式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清代的冰嬉盛典和木兰秋弥是以武术为主要元素的皇家大型动态艺术活动;武术是一项身体运动,这点与杂技是相同的,武术与杂技交相辉映,更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韵味。2.1 冰嬉“冰嬉”顾名思义就是在冰上嬉戏、嬉笑的活动,主要包括抢等、抢球、转龙射球等项目,抢等项目类似
3、于速度滑冰,抢球项目类似于冰球和橄榄球的组合项目,转龙射球,则是把射箭技术融入冰嬉活动中的一个项目。在努尔哈赤(1559-1626年)入关前,生活在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就有冰嬉的传统。清朝时期冰嬉这一满洲传统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了大清的国俗。每年冬至入九以后,太液池(即今北京北海、中南海)结冰坚实,清代皇家便在此举行冰嬉盛典,盛典一直持续到三九才结束。4武术在军事中称为“战阵武艺”,士兵们的战斗力除了精湛的武艺之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冰嬉正是清代一种检验士兵战斗力的方式。冰上武艺将冰雪运动与传统武艺融为一体,将传统武艺的本体元素与冰雪交融,呈现出活力四射的冰上“激情”;以八旗声势为传统冰场铺
4、展色彩;以高难度的花样滑冰技巧与惊奇险要的武艺技巧相结合,展现出唯美、浪漫的情怀,它既有花样滑冰飘逸的身姿、洒脱的流动美,又兼顾了传统武艺的高超技艺与惊险刺激。为了维持满族人对于汉族及其他民族的统治,就必须保持满族所特有的文化传统,因此,冰嬉这一传统活动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统治者借此让八旗士兵勤加练习武艺,提高其军事技能,此举对清朝统治者可谓是一举两得。冰嬉作为大清国的国俗,冰嬉背后的意义则是笼络八旗士兵、提升他们战斗力的政治手段。冰嬉主要以表演的形式展现清帝与八旗同乐的场景,其背后所带着的政治寓意和军事武术展演才是冰嬉的真正意义,是彰显国力、宣扬国威的政治手段,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国家军事武艺
5、的高超技术o2.2 木兰秋弥木兰秋坊是清代皇家的大规模的狩猎活动,清朝早在入关以前的太宗(皇太极)时期就已开始有狩猎活动。入关以后,清统治者仍沿袭满族骑射和游牧的生活习俗,始终把“巡狩习武作为其重要的政治活动。5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康熙二次北巡,发现北出长城喜峰口,经宽城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处,发现此处水草丰美,动物繁多,于是令人“前进相度地势,酌设围场”,时称木兰围场。木兰围场是清代皇家规模最大的围场猎苑,康熙规定,自此清帝每年秋天带领皇子皇孙和王公大臣在此打猎,即“木兰秋打工清朝大部分八旗子弟生活骄奢淫逸,导致清王朝的战斗力大不如前,为了提高满族人的战斗力,清帝规定每年清
6、朝贵族必须远行进行一次打猎活动。木兰秋弥既是一次和平的围猎,但同时打猎,场面威武,又不可避免地对塞外各部族具有一种耀武扬威的威慑作用。时人尹继善在木兰随围感恩纪事中描绘这一行围的场面和影响作用时说:“霓旌动处武维扬,猛土声喧共陟冈,信是天威能播远,道旁舞拜尽名王”。7时人赵翼也说:“上每岁行打,非特使旗兵肄武习劳,实以驾驭蒙古诸部,使之畏威怀德,弭首贴伏而不敢生心也”。8木兰秋将是清代皇家一年一度的狩猎活动。如果说冰嬉的主要艺术效果是安外的话,那木兰秋弥的主要艺术效果就是安内了,木兰秋弥不仅要求皇位的继承者们身手矫健,还促使其精于打斗、骑射之艺,是统治者妙心的艺术技艺。2.3 杂技杂技亦称为“
7、杂伎”,以高、难、险、奇而和谐的技能为特征,是各种技艺表演的总和。杂技比其他歌舞戏曲曲艺等表演艺术更接近武术,两者同时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武术与杂技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列子说符篇中记载到:“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兰子在高跷上耍弄短剑以娱诸侯,将武技与杂技相互交融渗透。古时武术与杂技经常交织在一起,许多兵器成为杂技的表演道具,如“飞叉”就是由武术器械演化而来。落魄潦倒的武林人物,常常流落江湖,打拳卖艺和跑马卖解常常是武士们谋生的手段。杂技艺术行中也有许多武艺高超的人物,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和普及起到了有益作用,有的
8、还成为反抗官府、发动和组织人民起义的领袖人物。如白莲教的起义领袖王聪儿,她所领导的起义,震动朝野。20世纪80年代得奖长篇小说白衣侠女就是根据王聪儿的史迹创作的一部传奇小说。武术与杂技常常交织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合力不断地将双方推向崭新的高度,从而各自的艺术内涵更加深厚,两者交织渗透流传下来的各种艺术形式多样,流芳百世。3武术的静态艺术3.1 绘画武术与绘画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武术演绎时而气势如虹,时而温柔婉转,他贯穿人类历史,因此有人用绘画的形式来纪录武术,从中国的壁画、年画中都看见武术的踪迹。少林武术为武术正宗,在少林寺白衣殿的壁画上,有大量关于武术的记录图画。在白衣殿内的南北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清代 武术 发展 艺术化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