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钱谦益的诗学主张.docx
《浅析钱谦益的诗学主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钱谦益的诗学主张.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浅析钱il僦的诗学主3长摘要:在明七子提出的复古大背景下,注重模仿形式的复古风潮流弊甚深,作为明朝遗民的钱谦益提出了新的主张,并且在其影响下形成了虞山诗派。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浅析钱谦益的诗学主张,第一是关于钱谦益辩证性的看待明七子的主张以及具体的矫正做法,第二是进而提出“诗有本”的真情论主张。关键词:钱谦益;诗学主张:辩证复古;“诗有本”钱谦益的诗学主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主张辩证性的看待复古;第二点是提出“诗有本的真情论。钱谦益的诗学思想,直接针对文坛的现实,正本清源。身处明清朝代更替之际,其性格与思想矛盾复杂,热衷功名却又以清流自居,维护传统道德却又屡屡背叛,其反复无常的人生经历以及矛盾复杂
2、的人生态度在其诗学理论中可窥一斑。在明末成为文坛领袖后,对前后七子、公安以及竟陵等的文学主张都有过批判,也各有所取;他主张抒写性情,反对模拟,强调性情、世运、学问并重,进而建立其“诗有本的真情论。一、辩证性地看待复古。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学建设,嗤点前贤,在钱谦益的诗学理论中,对旧理论的否定占有较大的比重,对“七子派”、“竞陵派”等只知模拟的批评几乎贯穿于他一生的著作当中。作为其论文评诗主要作品之一的姚叔祥过明发堂共论近代词人戏作绝句十六首,主要是其对当时诗词的评论。先以其十一这首论诗为例,来探讨一下钱谦益对前人的批判态度:不服丈夫胜妇人,昭容一语是天真。王微杨宛为刺客,肯于钟谭作后尘?诗的
3、意思是,诗中充满才情的人是不会像钟惺和谭元春那样把诗写得深奥难懂的。用上官婉儿、秦淮名妓王微和杨宛与钟惺、谭元春做比较,此诗借赞扬女性诗人的作品,批评竞陵派。竞陵派代表人物钟惺的理论是:诗文反对摹古,倡导幽深峭拔,追求形式险僻,作品因而流于冷涩。另一代表人物谭元春论文强调性灵,反对摹占,后转而形成僻奥、冷涩的文风。竟陵派所追求的“深幽孤峭”的诗境,表现着内敛的心态,他们的诗偏重心理感觉,境界小,主观性强,喜欢写寂寞荒寒乃至阴森的景象,语言又生涩拗折,常破坏诗歌意境。但钱谦益对明代复古派和反复古派进行尖锐批判的同时也各有所取,并没有一概否定:钱谦益反对复古派囿于汉魏盛唐,剔除模仿形似,但也吸取复
4、古派借鉴古人的精神;对于反复古派,吸取其写“性灵”的特点,摒弃“轻才寡学”的不足,强调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对此,钱谦益提出了以下矫正方法:第一,主张“转益多师”,即全面、综合地继承古人。此项主张解决的正是如何向古人学习的问题,钱谦益超出同时代评论家的地方,就在于他不仅批判了“七子”的模拟之风,而且能指出“七子”误入歧途的原因。那就是“限隔人代,或曰限隔时代”。明七子主张古体学汉魏,近体学盛唐,舍此一概不学,这就割断了诗歌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脉络。将学习的范围局限到狭窄的时段内,甚至集中到几个作家身上,必然导致亦步亦趋的摹仿之风。钱谦益认为,这便是“七子”误入歧途的关键原因。鉴于“七子”的错误
5、做法,钱谦益提出了自己的诗歌发展源流说:“有三百篇,则必有楚骚。有汉、魏建安,则必有六朝。有景隆、开元,则必有中、晚及宋、元。而世皆遵守严羽卿、刘辰翁、高廷礼之警说,限隔时代,支离格律,如痴蝇穴纸,不见世界。斯则良可怜憨者。”上述观点发表于顺治初年,比叶燮于康熙年间提出的著名的“诗有源必有流,有本必达末”之说还要早,它不啻为叶燮诗歌源流说的先声。为了克服“七子”的限隔时代,钱谦益推出了自己的学习主张,他借用杜甫的话,称之为“转益多师”:“余敢以善学之一言进焉。杜有所以为杜者矣,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者是也。学杜有所以学者矣,所谓别裁伪体、转益多师者是也。舍近世之学杜者,又舍近世之警警学杜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析 钱谦益 诗学 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