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问题——在大家庭中为什么舅舅地位最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问题——在大家庭中为什么舅舅地位最高?.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母系氏族社会的遗留问题在大家庭中,为什么舅舅地位最高?原创2023-09-2321:50历史长河边的磨坊#古籍里的历史#现实中文化习俗问题,都可以在历史的流程中寻找,就像标题中提到的问题一一为什么舅舅地位这么高?要回答它,还是要提到母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的婚姻习俗母系氏族社会的一大特点是以女性为世系传承,男子从其它友好部落来“入赘”,所生的孩子属于母亲的部落,生完孩子后,父亲退回本部落。而孩子的姓用母亲部落的图腾符号,这也是姜、姬、子(好)等远古姓氏都有“女”字旁的原因。母系氏族社会的另一大特点是“大家庭”,即所有部落的孩子都喊母亲的同辈女性为“妈妈”,母亲的同辈男性为“舅舅(也可以称另一
2、个意义上的父亲)”,对于祖父母辈的男性与女性也一样,同一种称呼。相对应的,母系社会的长辈们对待所有晚辈也一样,视同己出,包括自己的孩子与其它人生的孩子。母氏社会以上特点,会出现以下情况。二个亲密的部落彼此联姻,会出现祖辈与子辈异姓(不同部落成员),而祖辈与孙辈同姓(同部落成员)的情况,这一点传到父系氏族社会也有表现。如礼记记载:“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解释为:古人在祭祖时,充当尸的要求是孙子,不能是儿子。这里的“尸”指的是受祭的人,因为孙与祖是同姓,父子是异姓。母系社会的如此特征对后面会产生若干影响,如祖孙连名模式与“昭穆制度”。“祖孙连名”模式“祖孙连名”指祖
3、父与孙子是“同姓”,发展到父系社会则成为孙子用祖父的“字”为“氏”,比如历史上著名人物子产,它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其父公子发,字子国,所以到了子产的儿子参,则称为国参。借专家的说法;“此谓诸侯与大夫,以其字为其谥,而其后人因之以为族姓。以字为族者,多用于公族,当时之制,诸侯之子称公子,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之子不可再称公孙,乃以其祖父之字为氏,如郑公子去疾,郑穆公之子,字子良,其子为公孙辄,其孙良霄即以良为氏,良霄之子为良止是也”。这也是古代中国的“命氏”制度,意味着被“命氏”的家庭从此脱离“公室”,成为另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一一公族。与“祖孙连名”模式并列的是“父子连名”,即辈系的名称像“
4、成语接龙”一样一一上一辈的名成为下一辈的姓。其产生的原因是母系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后,世系由按母系计算改为按父系计算,它的功能就是通过一代一代的口耳相传来明确按父系计算的世系,巩固父系继承制。父子连名模式又分二种;其一是父系原始社会较长,私有制与阶级关系产生相当晚。这种情况的民族,“父子连名”的名称都较短,比如四川凉山黑彝地区的贵族的全名,通常是由“家”、“支”、“父名”、“本名”四个部分组。其二是私有制出现很早,私有制历史很长。这种民族的姓名,就非常长,比如阿拉伯贵族的全名。以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即生产力的进步,社会进入父系社会,又因为财富剩余,产生私有观念,出现“阶级”。阶级社会父亲要把财富与社
5、会地位传给自己的孩子,孩子要继承其父族的财富,包括社会地位,就需要用到“姓氏”,以辨别其源流。所以古人对“姓”的解释是相当精确一一“姓者,统其祖考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所自分”。“姓”就是分清源头,好继承祖先的财富与权力,要是没有财富与地位的穷人,就无姓,自然怎么方便怎么来。“昭穆制度”昭穆制度就是在古代,除太祖外,祖先在墓地的次序、神主在宗庙中班次和祭祀中族人位置的排列都要按左昭右穆的标准,即太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孙又为昭,称昭的在左列,称穆的在右列。这样祖和孙就在同一列,而父与子却分开在两列。父辈称“昭”,子辈称“穆”,最初的意义就在于相邻辈分的男人(父和子)之间划清了一道清晰的界限,借以区分二者氏族成员的身份。始祖居中王季右穆二世武王右穆四世康王右穆六世穆王左昭一世文王左昭三世成王左昭五世昭王弘奈历史长河边的医坊西周“昭穆”昭穆制度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孩子由转入舅舅集团改变为转入父亲集团而引起的,也可以说是婚姻变成父系集团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产物。稍稍简述历史,就能大致明白在古代舅舅的地位。不过,进入父系封建社会,整个社会以男性世系为主,父与子回到了同姓一边,而舅与外甥则成异姓。另外“甥”这个字,已说明它产生于父权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