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珍珠《大地》的跨文化分析.docx
《赛珍珠《大地》的跨文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赛珍珠《大地》的跨文化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赛珍珠大地的跨文化分析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现,东西方文化交流是不可避免的趋势。20世纪30年代之前,西方对中国一直存在负面的刻板印象。赛珍珠是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熏陶下成长的美国著名作家,其著作大地的广泛传播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解构了长期以来西方对中国消极的刻板印象,进而构建了积极的乡土中国形象。大地中对中国农民生活的真实描写,减少了中西方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加快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关键词:大地;跨文化分析;解构;构建1932年,赛珍珠凭其长篇小说大地获得普利策小说将,并在1938年凭比获得美国历史上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大地以王龙一家的生活的起起落落为主线,为读者创作了一幅幅旧中国农村广阔、独
2、具特色的民俗画面,为世界读者呈现了鲜明的中国农民形象。赛珍珠创新式地从中国人视角出发,对旧中国城镇及农村生活予以了描绘,客观地向西方展现中国,推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一、刻版印象的解构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西方对中国一直存在偏见。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是最原始、落后、野蛮、弱小的形象,中国文化被神秘化、离奇化。在19世纪很大一部分欧洲及美国人看来,中国的形象是妖魔化的。中国作为一个遥远神秘的封建主义国家,总是被贴上黑暗、不自治的标签。相反,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工业革命,西方先进和文明使得西方人以一种优越感对待中国。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中国人总是以懦弱、奸诈、卑贱的形象出现,例
3、如马克吐温的阿兴里的中国形象,以及傅满洲。这使得西方人认为中国男人总是留着长辫子,呆板,中国女人都裹脚,地位低下。中国人总是被描述得丑陋而肮脏。甚至在19世纪20年代,一种极端主义名族论“黄祸论”在西方甚嚣尘上,这些无不反映了西方对中国人消极的刻版印象。在大地中,赛珍珠并没有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人,她以一种客观的方式,通过对中国农民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优点和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认识,进而解构消极的刻版印象。(一)中国农民形象的人性化大地是第一部描述中国农民真实生活,塑造真实农民形象的西方小说。赛珍珠通过中国农民的“人性化”塑造,以及对中国女性形象阿兰和梨花的“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地 珍珠 文化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