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链的处理.docx
《断链的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断链的处理.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断链的处理一、先把断链搞清楚断链其实在道路路线中经常会遇到,甚至可以说没有遇到断链反而不正常,那么什么是断链,什么是长链,什么又是短链,可能还有很多现场测量人员还不十分熟悉。1 .断链的产生先来看看断链是怎么产生的。断链,指的是因局部改线或分段测量等原因造成的桩号不连续的现象。分段测量,这个很好理解,我曾经就遇到过,1999年在湖南沅陵,进行一条县道的改建勘测,总长45公里左右,分两支队伍同时测量,我所在的队伍测后面那一段,当时勘测起点就按老道路的桩号假定了一个起点桩号,很显然,这个假定的桩号肯定不会与前面那段道路测量的终点桩号正好一样(不然可以去买彩票了),这样就产生了断链,此处桩号不连续。
2、局部改线,怎么会发生局部改线呢,其实,这种情况大多会发生在勘测设计文件在评审后的修改上,专家在评审设计文件,会提出很多意见(表达专家的作用),有些意见就会说:某某路段半径要改大(或改小)一点,以便占用更少的农田;某某路段要向这个方向偏移一些,以减少填方数量;这段路线走这里不行,从村外绕过去。得,专家的意见,假设拿不出充足的理由来反驳,就乖乖地照做吧。于是集合队伍,又开拔到现场,重新计算路线,打桩,测量,数据出来了,当调整的路段重新回到原设计的路线上时,桩号不连续了,设断链吧。还有时候,当现场勘测人员现场拿不定注意,在某某路段选取了两个路线方案,测量对自己推荐一条路线方案,连续推算桩号过去,另一
3、条作为比拟线,推算桩号与正线集合时,集合点的桩号不连续,后来专家一评审,觉得比拟线要好,就用它了(设计院怎么就这么背),得,断链又产生了。还有一种情况,都不好意思讲,有一次我碰到了,就是,测量过的路线,回过头来突然发现某个交点的要素计算错误,导致桩号也算错了,有错就改啊,断链于是又产生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一条路线,不产生断链,根本可以说是不正常滴。有人说了,既然断链是桩号不连续,那为什么不把断链后面的桩号重新推算,使它连续呢?不就解决了吗?这个问题的提出者,显然没有搞过路线勘测,先拖出去打O我们都知道,桩号是确定道路中线点的位置的表示,在路线平面参数已经确定的前提下,一个桩号可以唯一地表示
4、路线中线上的一个点的位置。路线的桩号,一般情况下,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整20米的桩号,一种是曲线要素桩(ZH/HY/QZ/YH/HZ),道路勘测,就是放样出这些桩号的实际位置,再测量高程、横断面数据,可以说,每一个桩号及其相关的数据,无不渗透着勘测人员的心血。再回过头看看前面那位,提出把断链之后的桩号重新推算,就意味着重新推算出的整20米桩和曲线要素桩,都要重新拉队伍到现场重新测过,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2 .断链点的位置与标记先理解一下断链点这个名词,断链点就是新老桩号不连续的那个点。一般来说,断链点之前的是改线后的新桩号(当然改线路段之前的桩号还是老桩号,原测量数据可继续利用),断链点之后的桩
5、号那么是老桩号(可利用原测量数据,直到又碰到另一段改线)。断链点设在什么位置适宜呢,这个我们施工人员不搞勘测可以不需要知道,但理解一下也不是坏事。从前面讲断链的产生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与此相关的结论:改线后,老桩号利用得越多越好。因此,从我多年来勘测的经验来讲,断链点的设置位置一般有如下特点:(1)最好设在改线与老线正好相接的位置上;绝对在直线上,有些就在HZ(YZ)点上,有设在曲线上的你找我(先声明,HZ/YZ点后面紧接着另一个曲线的不算啊)。断链的标记,一般在平面图、直曲表、纵断面图等图表中均有表示,看几幅截图:这是平面图上的:这是纵断面图上的:这是直曲表上的:S2-4第1页共2页:主点桩号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