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18《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8古诗三首一等奖创新教案18古诗三首教学目标:L会写“涯、莺”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重点)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课题:浪淘沙(其一)第1课时总序第32个教案课型:新授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月日执教:课时目标:1.会写“涯”字。2.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背诵浪淘沙(其一)。3.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板块一谈话导入
2、,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写景的,同学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写景的古诗有哪些吗?你能给大家背一背吗?(生背诵古诗)师:同学们积累的关于写景的古诗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一首浪淘沙(其一),这是一首描写黄河之景的古诗,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黄河奔涌的视频)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观吗?(生反馈)是的,这是黄河。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自古以来就有无数诗人歌颂过它。2.揭示课题师:诗人刘禹锡笔下的黄河又有着怎样的风采和神韵呢?请同学们先把诗题齐读一遍。(生齐读诗题)“浪淘沙”是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
3、,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意思是大浪淘洗泥沙。3.介绍作者师:我们再来认识这首诗的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主要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L读准字音师:怎样才能学好这首古诗呢?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诗的范读录音吧。(播放录音)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生自读古诗)师: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曲”,它有两个读音,当表示歌曲时,它读qd,当表示弯曲时,它读qii,“曲”在本诗中读一声q“簸”在这里读bb,浪淘风簸。2.读出节奏师:读准古诗的字音还不够
4、,我们还要读好古诗的节奏。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聆听燕子老师范读,一边听一边用斜线画出这首诗的节奏,待会儿试着自己也来读一读。(师范读,课件出示古诗及节奏)同学们,你们画对节奏了吗?下面就请你们自己对照着节奏读一读这首古诗吧。板块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师:除了读准诗的字音和节奏,我们还要读懂诗的意思。生1:“九曲”是虚指,形容黄河曲曲折折。“万里沙”是虚指,形容黄河很长、沙多。“浪淘风簸”形容波涛汹涌,惊涛骇浪的样子。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生2:后两句诗的意思是: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一一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师:诗人站在黄
5、河边望着滚滚的波涛,他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请你把这首诗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生读古诗)板块四品读诗句,想象画面1.品读第一、二句诗师:(指名读第一、二句诗)说说这两句诗描写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这两句诗写了黄河、万里沙、浪、风四种景物,写出了黄河的曲折蜿蜒、绵延悠长。我仿佛看到了黄河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曲曲折折,绵延悠长,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师:(出示黄河蜿蜒的图片)难怪诗人要说“九曲黄河万里沙”。前两句诗不但写出了黄河的形态美,更是写出了黄河的绵延悠长。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生读前两句诗)说说你仿佛听到
6、了什么。生: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奔腾咆哮的声音,震耳欲聋,这是一条气势雄伟的黄河。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J此时此刻诗人不禁感叹道“浪淘风簸自天涯”。“自天涯”写出了黄河来势汹汹,从天而降的雄伟气势。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一读前两句诗吧,一边读一边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黄河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的画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读出这种气势。(生齐读古诗)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黄河一泻千里、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2.品读第三、四句诗师:再来看第三、四句诗,请同学们先自己读一遍。(生读)如果说前两句诗是写景,那么这两句诗还是写景吗?生:不是。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想象。师:诗
7、人到底想象的是什么呢?生:诗人想象自己顺着黄河,进入银河,来到牛郎织女的家里做客。师:这样的想象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是不是非常大胆、奇特而又浪漫呢?读到这里,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呢?生:我仿佛看到了牛郎织女共同生活的画面。牛郎和织女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相传,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她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锦。可是,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嫁给了牛郎,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师:这两句诗正是借用了牛郎和织女的故事,这种写作手法我们称之为“用典二牛郎织女的生活是不是让你觉得十分温馨而美好呢?我们可以从这两句诗中感受到,诗人是十分喜欢和向往这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的,那么就请
8、你带着这种感受,把这两句诗连起来再读一遍。(生读后两句诗)师:老师有个疑问,诗人是怎么从黄河联想到银河和牵牛织女家的呢?生:正是“直上”这个词语。诗人沿着黄河直上到九霄云外的银河里,看到了牵牛和织女的家。师:假如把“直上”的“上”改成“到”或“入”好吗?为什么?同学们可以把“到”“入”放到这句诗中,自己读一读,比较一下。(生读并思考)生:通过比较,我发现“直上”这个词更容易给人以扶摇直上、勇往直前的感觉。师:所以古诗有云“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直上”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同学们在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这种感觉来,同时要读出作者想象的奇特。(生读后两句诗)师:所以一边是黄河,一边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三首 18 古诗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