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慈母情深》(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8慈母情深(一等奖创新教案)18慈母情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长篇、连续”等21个词语。2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借助“我”的视角,感受到这份母爱的特别之处和“我”在其中的成长。5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生字卡片,准备小说青年近卫军及古诗游子吟的动漫。6 .用A4纸打印类文秋天的怀念。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生字词,搜集课文背景及作者资料。课时安排
2、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长篇、连续”等21个词语。7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8 .学习课文第15自然段,了解时代背景。教学过程板块一借助实物,揭示课题活动1欣赏图书,猜测故事1.导入:(教师高举青年近卫军一书)同学们读过这本书吗?这本书是作家梁晓声小时候非常想得到的一本小说,这背后还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呢!2.学生自主猜测: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活动2汇报资料,走近作者1 .学生汇报搜集的资料,其他学生补充。2 .教师归纳:课件展示:梁晓声,当代现实主义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3、当过知青。著作有短篇小说天若有情死神白桦树皮灯罩,中篇小说人间烟火,长篇小说雪城年轮。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和父亲分别获得1982年、1984年全国短篇小说奖。操作指导: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学时教师应该从课文中所涉及的实物入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对作者信息的搜集要注意教给学生提取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板块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活动1检查预习1.请学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考查生字认读情况。课件展示:落魄()压抑()颓败()耽误()龟裂()缝纫()噪声()褐色()疲惫()兜里()权利()3 .同桌合作完成。4 .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适时补充强调:
4、(1) “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攥着、陷入、忙碌”等词语比较难读,同学们不仅要注意音节,还要注意音调。(2) “龟”是多音字,在本课读jUn。活动2书写生字1 .教师展示会写字字卡:辞、抑、碌、吊、酷、暑、噪、脊、竟、龟、哇、忍、械、酸、权。2 .教师强调以下字的写法。酷:左边是“酉”,不是“西二抑:右边不是“卯脊:上部先写两边的部分,再写撇、捺Q械:右边是“戒”,不要写成“二3 .学生动笔写,同桌互相点评。4.抄写“长篇、连续”等21个词语。活动3小组交流,理解词语1.出示词语,小组内合作理解词语。2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字词:“失魂落魄”“震耳欲聋”两个词语可结合课文情境或者生
5、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震耳欲聋”一词也可借助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感知声音的震撼;“龟裂”一词可借助图片“龟裂的大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理解;“攥”则可以直接做动作感受理解。活动4速读课文,提取信息1.教师用PPT出示下面的填空题,检查课前预习情况:课件展示:“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来要钱买书时,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在“我”手里,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的状态。“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3 .学生速读课文,完成练习。操作指导:在字词环节用这种设计,教师既要在课堂上有效检查学生课前
6、预习的成果,又要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理解重点词语的不同方法。板块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活动1归纳主要内容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 .同桌合作简单说一下这篇文章的故事梗概。5 .教师适当补充。课件展示: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钱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让“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我”钱买书。最后,“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6 .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将全文划分为三部分
7、,并想想每一部分写了什么。(课件出示)活动2了解故事起因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交流: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7 .学生汇报故事起因,教师适当补充:“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我”买书的这个愿望实现起来非常困难。我一方面非常想买,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另一方面知道家里穷得为了“我”和弟弟妹妹们吃饭连破收音机都已经卖掉了。8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可以感受到作者非常爱读书,但家境贫困。活动3感受作者内心的起伏1 .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619自然段,交流:经过思想斗争后,“我”的决定是什么?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我”决定怎么办?预设:经过思想斗争,“我”
8、决定去买书;为此“我”第一次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2 .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2034自然段,交流:“我”的愿望实现了吗?旁边的女人为什么不让母亲给“我”钱?母亲最终听她的劝说了吗?预设:母亲听到“我”的愿望后,马上从口袋中掏出钱,为“我”凑买书的钱。旁边那个女人觉得小说是闲书,更何况现在挣钱很不容易,挣点工资供家里人吃喝都很困难。母亲没有听那个女人的劝说,毅然拿出辛苦挣来的钱支持“我”买书看。3 .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第3538自然段,交流:“我”用母亲给“我”的钱买书了吗?故事的最后结果如何?预设:母亲给“我”钱,“我”没有买书,而是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故事的最后母亲又给“我”
9、凑钱,让“我”买书。操作指导: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步推进,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将全文合理划分为三部分,然后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小说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从而在内容上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也为下节课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板块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课件展示:故事的起因是“我”想,后来故事发展到“我”到工厂,而是全文的高潮部分,故事的结局是“我”最终有了O4 .默读课文,说一说:你感触最深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操作指导:要及时巩固生字词,让学生对重点词语能够得到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分析故事情节既可以帮助其理解课文,也能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二
10、课时课时目标1 .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2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3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教学过程板块一温故知新,启发思考1.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的作业内容,说说自己感触最深的地方是哪里,并说明原因。(感触最深的地方既可以是对母亲的语言描写,也可以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或外貌描写,只要学生能说出合适的理由即可。)2.导入: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作者家境贫穷,但是母亲为了支持“我”读书,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没有听从别人的劝阻,毅然拿出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让“我”去买自己喜欢的书,一言一行都饱含了母亲对“我”的深情。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详细探究
11、一下那份感人至深的“慈母情”吧!操作指导:可以由检查作业入手,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也为学好本课做好情感铺垫。板块二研读课文,感受母爱活动1合作学习,完成学生活动卡1.教师出示学生活动卡,小组合作完成Q活动内容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环境描写和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了母亲的典型形象。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有关上述描写的语句,并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慈母情深”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运用环境描写的句子运用外貌描写的句子运用语言描写的句子运用动作描写的句子我认为最能体现“慈母情深”的句子(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运用各类描写的句子。(2)画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慈母情深”的句子。2.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内容,并根
12、据同学的意见,完善学生活动卡。(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没有标准答案,不必强调谁找得最好、最准确。)3.教师要巡视指导,并适时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课文语句进行延伸思考。(可以设定情境让学生感受当时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提高感情上的认知度。)活动2出示重点句,师生交流汇报1.默读第7自然段,找关键词,填写思维导图:课件展示:环境恶劣(D联系上下文解释什么叫“震耳欲聋”,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走进这样的厂房,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烦躁和压抑)(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母亲的辛劳。师:每天在七八十台健纫机的噪音中,在几十只灯泡的炙烤下,而且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看到在这种环境中如此辛勤工作的
13、母亲,你此时是什么心情?(难过和愧疚)(3)小结:母亲不光是脸被烤着,就连耳朵也受着煎熬。从文中的环境描写足以看出母亲工作的辛劳。2 .抓住外貌描写,感悟母亲的艰辛。课件展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1)这几句话除了提到母亲的脊背,还写了母亲的什么?(眼神)这是怎样的眼神?(疲惫且吃惊的)因为什么而疲惫?(辛苦劳作,不得休息)因为什么而吃惊?(突然见到儿子)(2)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这样写在感情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在感情表达上起到了强调的作用,展现出对母亲深深的
14、关切之情。)(3)对比阅读,感受不同。课件展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引导学生自己读读,再与原句相比较,感觉一样吗?(用倒置写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画面感更强。)(4)小结:作者知道母亲工作辛苦,却没有想象到会如此辛苦。作者反复用上“我的母亲”,将它们放在句后,将母亲“直背、转身、望”的动作强调出来,定格成一个个清晰的画面,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脑海里,也留在我们的脑海里。3 .抓住动作描写,感悟母亲工作的辛苦。课件展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1)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
15、么?(用了4个“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么?(马上、立即)读读这句话,作者这样写让你有什么感觉?(母亲工作争分夺秒,异常辛劳。)(2)引读:母亲赚钱是多么不容易!为了孩子们,她甚至一分一秒都不愿意耽搁。(板书这几个“立刻”)(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讲解:课件展示:梁晓声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亲在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为了养活一大家子的人,母亲起早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赚27元,平均每天收入几毛钱。家里穷到常常一块豆腐要吃3顿,为了养活孩子,家里的收音机已经变卖。为了给孩子们省钱,母亲每天不吃早坂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她也舍不得花5分钱乘车。(4)读到这里,你读懂了什么?(母亲很辛苦,为了孩子省吃俭用)4 .总结:“我”向母亲所讨要的一元五角钱是母亲起早贪黑近两天的收入。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啊!这就是一一慈母情深。(齐读课题,体会那份浓浓的母爱。)操作指导:要通过细读文章中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从环境描写到分析句式,再到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层层深入地分析课文,最后通过补充资料和小结,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母亲对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