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改编、经典重述与时代的“想象力消费”——从《聂小倩》到《倩女幽魂》的电影改编研究.docx
《文学改编、经典重述与时代的“想象力消费”——从《聂小倩》到《倩女幽魂》的电影改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改编、经典重述与时代的“想象力消费”——从《聂小倩》到《倩女幽魂》的电影改编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屿瀛懒重西时做J想她肖费从倩到倩女幽魂的电影改编研究“倩女幽魂”作为一个经典IP,具有不短的流变历史与广泛的受众群体。相关影片改编自聊斋志异,具有着深厚的文学根基与夯实的受众基础;影片的改编或衍生覆盖了多个重要媒介,如电视剧、电影、游戏等。华语电影史上,“倩女幽魂”1P横跨60载,自第一部倩女幽魂(李翰祥导演,I960)上映后,其IP作品不断涌现。1987年程小东导演、徐克监制了倩女幽魂(又名神剑斩妖),此后,二人又一起合作推出了倩女幽魂2:人间道(1990,又名乱世伏魔)与倩女幽魂3:道道道(1991,又名金佛喋血)。徐克还在1997年担任监制,与陈伟文导演合作出品了动画片小倩。步入21世纪
2、,香港导演叶伟信执导了倩女幽魂(2011,又名新倩女幽魂)。此后还有游戏倩女幽魂(2012)、电视居IJ新倩女幽魂(2016)、网络电影倩女幽魂:人间情(2020)o此IP可谓经久不衰。本文主要论述最为著名也最为重要的三部“倩女幽魂”电影,即1960年李翰祥版、1987年程小东版、2011年叶伟信版。1960年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出品、李翰祥导演的倩女幽魂,是邵氏电影对明清小说翻拍的一次成功尝试,奠定了聂小倩从文本走向电影的基本剧情框架、人物设定和空间设计。吴昊评价此次改编:“小说虚幻诡异,真真假假,所谓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非早期电影技巧可驾驭,结果佳作于前,竟多年无人问津,直至李翰祥开
3、场先河,彩色制作的倩女幽魂,竟排出狐鬼仙妖的诡艳凄迷,将蒲松龄的笔法幻化为电影感,一时间震撼影坛,被誉为中国影坛的一大突破。”1作为较早入围戛纳电影节的香港电影,李翰祥借助电影的视觉性,使国外观众接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并带动其他明清小说的国际传播。1987年程小东版的倩女幽魂是为人熟知的聊斋影片之一。它诞生于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先后获得第16届法国科幻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葡萄牙科幻电影节最佳电影大奖、第2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等奖项。该片开创了香港特技神怪片的先河,并且在东南亚、日本等国家掀起了热潮,带起了一阵古装鬼片的风潮。2011年,叶伟信导演的新倩女幽魂票房高达1.4亿元,在商业
4、上相当成功。相比前两代作品,它得益于视效技术的迅猛发展,在造型、布景、特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三个版本的倩女幽魂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较好的票房成绩。深入研究三部影片的改编方式和互文关系,能为当下的改编电影提供有益的思路。一、聂小倩文学“原型”的魅力与价值关于艺术的起源有一种“巫术说”,体现了从原始社会人类实践活动发源的巫术礼仪、鬼神文化的重要性。这种文化通过民俗文化、文字典籍、礼仪习俗等传承下来,不仅是中国人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许多优秀艺术作品的叙事结构或人物命运中隐含着“原型”,正是这些原型引发了观众深深的共鸣。荣格认为,“原始意象即
5、原型一无论是神怪,是人,还是一个过程一都总是在历史进程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形象,在创造性幻想得到自由表现的地方,也会见到这种形象。我们再仔细审视,就会发现这类意象赋予我们祖先的无数典型经验以形式。因此我们可以说,它们是许许多多同类经验在心理上留下的痕迹。”荣格:论分析心理学与诗的关系,转引自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60页。这种凝聚了祖先的典型经验的集体无意识潜藏在文艺作品的表层结构后,成了“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弗莱:批评的解剖,转引自张隆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62页。作为文学原作的聂小倩也因为在电影改编史上“反复出现”、反复被叙述,而具备
6、了某种“原型性”。这种原型性正是这-IP所具有的内在魅力和深层文化价值。聂小倩的电影改编以1960年李翰祥版本为首,是“倩女幽魂”IP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银幕转化,成为聊斋志异改编热潮的滥觞。聂小倩这一经典形象,兼具人和鬼神的神秘性和复杂性,具有多层次的文化意涵。“倩女幽魂”lP的经久不衰,与它们触发了中国人的鬼神文化情结或无意识心理,有着较强的联系。(一)聂小倩文化原型之“奇”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形式。作为中国传统志怪小说的代表,聂小倩深受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民间巫风、儒释道三家劝善导俗的影响。聂小倩位于聊斋志异手稿本第2卷、全书第49篇,创作于蒲松龄屡试不第的落魄时期。荣格在心理学与
7、文学中将原型理论与文学作品分析结合,认为“原型是作者创作的源泉与动力”2o聂小倩的故事被反复解读,一说聂小倩的文本借用虬髯客传风尘三侠的人物关系,继承了“卑贱女性自赎,巨眼识人于穷途”的故事核心,蕴含着“识英雄、重英雄”的人才发现思想。3聂小倩发源于民间文学,在“一女、一男、一侠客”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扩充,结合明末清初的土人心态、时代风气与蒲松龄的个人境遇,书写了对智者提携的渴求4o一说聂小倩的主题是“妓女从良工明末清初,出现了大量描写青楼女子的作品,其中金云翘传与聂小倩可以形成互文。明末清初时期的世俗化、享乐化的文化氛围,和崇尚真心、真情的审美意识,使聂小倩具有了广泛多义的主旨。清代评论家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聂小倩 倩女幽魂 文学 改编 经典 重述 时代 想象力 消费 电影 研究
![提示](https://www.yzwku.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