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案例——路程、速度与时间.docx
《教学设计案例——路程、速度与时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案例——路程、速度与时间.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三)回归概念本质渗透模型意识一种子课“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与说明阶段1确定预期结果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981页。内容简析:“路程、时间与速度”是数量关系单元主题中的种子课,而且是常见的数量关系,这一内容是在理解了加法模型、乘除法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路程相同或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经验。这节种子课需要在己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理解速度概念并建立乘法模型,同时运用模型解决同类问题,初步形成模型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方程、正反比例的数学表达和数量关系奠定基础。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速度的概念,体验速度在生活中的
2、运用,探索并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运用三者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探索活动,经历建立速度概念及路程模型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意识,积累运用模型解决问题的经验。3 .通过对“速度”概念的理解、模型的建立,体验数学与生活以及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预期学生的理解:1.学生将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快有慢,速度的快慢取决于路程和时间的商,会运用速度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进而实现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3、4 .由速度计算方法及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推导出路程和时间的计算方法,并用自己的方式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5 .由路程模型联想到总价、工作总量等数量关系这一类问题,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阶段2选择评估内容1 .理解概念一一计算火车、自行车和运动员的速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速度;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现象“电闪雷鸣”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2 .数学表征一一在解决时间、路程的具体问题过程中,分别用计算、线段图等数学的表征方式表达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抽象出数量关系式。3 .迁移推理一一由路程这一模型迁移到总价、工作总量等乘法模型,解决这一类问题。4 .拓展应用:(1)简答题一一小丽与小明
4、谁先到图书馆,并解释说明。(2)解决问题一一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小丽与小明能否一起到达图书馆的问题。阶段3设计学习任务任务一:激活经验,引出问题1.播放视频,路程相同比快慢(1)再现情景,感知速度。谈话:还记得校春季运动会四年级男子组100米决赛激动人心的情景吗?(播放短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视频边思考,谁跑得快?提问:他们跑得怎么样?(快)这里的“快”是指什么快?预设:这里的“快”是指速度快。(2)激活经验,明确方法。出示四年男子组100米决赛前三名的成绩表:名次姓名路程时间1王利100米17.2秒2张明100米17.8秒3刘华100米16.9秒提问:观察表中数据,谁赢了,为什么?预设:通过观察、比
5、较,我发现他们三人跑的路程相同,都是100米,而时间不同,这里16.9V17.2V17.8,所以刘华用时少,他赢了。追问:刘华用时少,你们为什么还说他赢了呢?预设:当路程相同时,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就快。小结:没错,通过路程相同比快慢,我们发现了,谁用时少,谁跑得快。那如果时间相同呢?2 .播放课件,时间相同比快慢(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谈话:刘华用时16.9秒获胜,小胖儿(卡通形象)不服气,他说也能用16.9秒跑完,你们信吗?播放刘华和小胖儿赛跑的Flash动画,并出示表格。名次姓名路程时间1刘华100米16.9秒2小胖儿60米16.9秒(2)观察比较,获得结论。谈话:通过观看动画、比较数
6、据,我们发现小胖儿也是用16.9秒跑完的,那么,这次PK赛,谁快呢?(刘华快)小胖儿和刘华同时到终点,怎么还说刘华跑得快呢?预设:虽然小胖儿用的时间跟刘华相同,但是他跑的路程短,才跑了60米,所以时间相同我们要比路程,谁跑的路程长,谁就快;谁跑的路程短,谁就慢。小结:通过比较,你们发现了时间相同比快慢的方法是谁跑的路程长,谁就快;谁跑的路程短,谁就慢。真了不起!(3)合理猜想,迁移推理。提问:如果路程、时间都不同,又该如何比快慢呢?大胆地猜一猜,速度的快慢会与什么有关?预设:我认为路程、时间都不同时,可以比速度。我猜想速度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有关。3 .引出问题,路程时间不同比快慢(1)呈现信息
7、,引发冲突。谈话:你们猜想速度的快慢会与路程、时间有关,真的是这样吗?我们通过解决问题验证一下。出示:从家到学校,张明4分钟走了240米,刘华3分钟走了210米。谁走得快些?提问:通过读题,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独立审题后,全班交流题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2)激疑引思,揭示问题。谈话:通过读题,你们产生了什么疑问?这里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怎样比快慢呢?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说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过程。设计任务一的主要目的是激活经验引出问题,通过递进式的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比快慢可以通过“路程相同比时间”,也可以通过“时间相同比路程”,进而引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设计 案例 路程 速度 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