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焦虑陪伴孩子一起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下焦虑陪伴孩子一起探索.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放下焦虑,陪伴孩子,一起探索在家长的心中,孩子的世界是最无忧无虑的,只需要好好学习,其他什么事都不用管。因此,当听到孩子不想去学校的想法,往往无法接受:好好的孩子,怎么突然不想上学了?先学一学古人“七不责”之教,1 ,古人“七不责”之教我国历来重视孩子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教育中,古人总结了以下七种情况,不宜责骂小孩。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第一:对众不责。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要责备孩子,要在众人面前,给孩子尊严。有人认为,小孩子不懂事,无所谓尊严。其实,小孩子比大人更爱面子,如果家长经常在大群广众之下,批评孩子,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灵创伤,使孩子抑郁。第二:愧悔不责。假如孩孩已经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惭愧后
2、悔了,大人就不要再责备他。一个人难免不犯错误,关键是犯错以后,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大人尚且如此,小孩更应该肯定他们知错就改的行为。因此,当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有了悔改之意,就不要再批评他,关键督促他纠错的行动。第三:暮夜不责。晚上睡觉前不要责备孩子。这个时候责备他孩子带着沮丧失落的情绪上床,要么难以入睡,要么恶梦连连。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第四,饮食不责。正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批评孩子,这样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容易导致脾胃虚弱。第五,欢庆不责。孩子正高兴的时候,不要责备他。人在高兴的时候,经脉处于畅通状态,假如突然被责备,经脉会马上堵住,对孩子的伤害很大。第六,悲忧不责。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责备
3、他。第七,疾病不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要责备他。生病是人体最脆弱的时候,此时更需要父母师长的关爱,这比任何药物都有瘵效。这些家庭教育方法,你都会用吗?有及时了解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当吗?对孩子今后的教育有足够的把握和清晰的方向吗?2 .放下焦虑,陪伴孩子,一起探索孩子拒绝上学怎么办?只有放下焦虑,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改变沟通方式,相信孩子,接纳孩子的现状;在亲子关系好,孩子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带动孩子一起运动;抱着“重新养育”的心态去面对孩子。(1)改变沟通方式,打心底接纳孩子的现状,才能给孩子充足的支持。面对孩子逃避学校,很多父母总以“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多大点事啊,
4、不要想它就过去了。”孩子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给予他们尊重:“你不要这么想”,变成:“我愿意听听你的想法”。把:“你不要这么做”,变成:“我想这一定很难受吧”。把:“有什么活不下去的”,变成:“我会陪着你”。要学会多用健康的、鼓励式回应的方法,而非评价性、批判性回应;摒弃对孩子不利、无效的方式,如反复唠叨、指责甚至打骂;多鼓励、倾听、积极肯定等。这对孩子的情绪状态稳定,以及一步步好转,都有非常大的积极意义。我就是通过温柔而执着地倾听,让女儿从最开始的不理我,到一点点敞开心扉,和我讲述自己当下的情绪感受,愿意和我有更多的交流。(2)在亲子关系好,孩子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带动孩
5、子一起运动。请记住,没有比运动更能经济省时地调动孩子情绪状态的方法了,阳光、空气、运动是天然唤醒内心力量的三大法宝。运动会产生内啡肽和多巴胺,这些脑垂体分泌的物质能使人消除部分疲劳感、疼痛感。多巴胺,可以让人愉悦,远离悲伤。运动,也可以带来多巴胺分泌,抵抗负面情绪。同时,父母和孩子一起运动,还可以重拾亲子间的亲密连接,唤醒亲密记忆,帮助孩子在内心重建爱的根基。(3)父母要抱着“重新养育”的心态去面对孩子。只有父母的爱才能给孩子带来无边的温暖和安慰,也给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内心受挫,退回到家庭的孩子,多数会出现“退行行为”,例如:长时间在家躺着,或者发呆,玩手机,玩游戏;甚至基本不出门,拒绝和人交往。这个时候,我们父母可以把孩子当成一个无能为力的“婴儿”,对孩子进行“重新养育”!把孩子当成婴孩,对孩子的一些不可理喻的行为,就能减少一些焦虑,就能多一点宽容,不会立马上火,指责批评,也不会那么束手无策。把孩子当成婴孩,就会放松心情,给予到更多的接纳,而不是一直盯着孩子“什么时候去上学”,因为家长明白婴孩不具备上学的能力。把孩子当婴孩,就会接受孩子的状态,等待他重新“长大”,等待他恢复大部分的功能,再度回到学校中、社会中。(4)相信孩子是可以变好的。这个信念一定要坚定。只有我们坚定地相信孩子可以变好,孩子才会带着我们的这份祝福,去填补内心的空洞,去找回面对现实生活的勇气和能量。